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江的意思、三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江的解釋

(1).古代各地衆多水道的總稱。《書·禹貢》:“三江既入, 震澤 底定。”《周禮·夏官·職方氏》:“其川三江。” 漢 以後有多種解釋。《國語·越語上》 韋昭 注以 吳江 、 錢塘江 、 浦陽江 為三江。《水經注·沔水》引 郭璞 說以 岷江 、 松江 、 浙江 為三江。《書·禹貢》 陸德明 釋文引《吳地記》以 松江 、 婁江 、 東江 為三江。《漢書·地理志上》 顔師古 注以 北江 、 中江 、 南江 為三江。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詩:“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唐 杜甫 《有懷台州鄭十八司戶》詩:“ 天台 隔三江,風浪無晨暮。” 元 方回 《聽航船歌》詩之六:“南到 杭州 北 楚州 ,三江八堰水通流。” 清 龔自珍 《胡戶部集同人祀漢鄭司農作祀議一篇質戶部戶部屬檃括其指為韻語以諧之》:“《尚書》有今文,隻義餽貧送,四辨餽《堯典》,三江餽《禹貢》。”

(2). 蜀 有三江,即 岷江 、 涪江 、 沱江 。 明 楊慎 《嘉州劉介川進士母壽詩》:“三江化作長春酒,戯綵恒斟 愛日亭 。” 清 李慈銘 《越缦堂讀書記·升庵集》:“ 蜀 之三江:外水 岷江 ,中水 涪江 ,内水 沱江 也。”

(3).指 廣東 境内的 西江 、 北江 、 東江 。 清 黃遵憲 《羊城感賦》之二:“手挽三江盡北流,寇氛難洗 越 人羞。”

(4).指 鴨綠江 、 松花江 、 黑龍江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十三:“ 鴨緑江 、 松花江 、 黑龍江 ,稱三江,其源在 長白山 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江”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具體解釋需結合曆史、地理和語境綜合理解。以下是詳細分析:

一、古代泛指

  1. 廣義概念
    古代“三江”多指某一區域内的主要水道總稱,并非固定指代三條河流。例如:
    • 《尚書·禹貢》記載“三江既入,震澤底定”,這裡的“三江”可能指太湖流域的吳江、錢塘江、浦陽江等。
    • 漢代學者郭璞認為“三江”為岷江、松江(今吳淞江)、浙江(今錢塘江)。

二、現代主要定義

  1. 長江、黃河、珠江
    這一說法多見于綜合性解釋,強調中國境内最長的三條河流:

    • 長江(6300公裡):亞洲第一長河,流經11省市,經濟地位重要。
    • 黃河(5500公裡):中華文明發源地,因含沙量高得名。
    • 珠江(2300公裡):華南重要水系,支撐珠江三角洲經濟區。
  2. 三江源保護區
    指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區域,位于青海省,生态意義重大:

    • 瀾滄江出境後稱湄公河,流經東南亞多國。
  3. 雲南“三江并流”
    特指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在滇西北并行奔流的自然奇觀,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産。

三、地域性解釋

四、總結

“三江”一詞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古代多泛指水系,現代則因地理、生态或文化需求衍生出不同組合。若需精确含義,建議參考相關文獻或明确地域背景。更多細節可查閱《尚書》《水經注》等典籍,或三江源、三江并流等專題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江(詞義)

《三江》是一個指代三條江河的詞彙。這個詞可以指代中國境内的長江、黃河和珠江,也可以用來代指其他三個江河。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江》的拆分部首是“三”字的部首三,并且它由三個筆畫構成。

來源

《三江》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一首《巧言》。在這首詩中,有這樣一句:“東東勞煩三江客”。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來表達三個江河的概念。

繁體

《三江》的繁體字為「三江」。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說文解字》中的記載,古時候《三江》的寫法為「三匠」。人們用「三」字表示數目為三,可以理解為三個匠人或工匠的意思。

例句

1. 我們計劃在明天乘船遊覽三江。
2. 今日,三江的水位比往年同期低。

組詞

三江蟹、三江魚、三江購、三江源、三江航、三江口、三江縣

近義詞

三大江、三大河、三大水道

反義詞

一江、二江、四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