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搗衣石。 晉 張敞 《東宮舊事》:“太子妃有石砧一枚,又擣衣砧杵十枚。”
“石砧”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í zhēn,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石砧指搗衣石,即古代用于捶打、平整衣物或布料的石質工具。通常與棒槌(砧杵)配套使用,通過捶打去除衣物褶皺或加工布料。
衣物處理工具
主要用于朝鮮族傳統衣物處理:洗淨的衣物塗稀米漿後,折疊置于石砧上,用棒槌反複捶打,使布料平整無褶。石砧多由黑石制成,表面光滑,底部雕刻紋飾(如卷草紋、果紋),兼具實用與工藝價值。
石器加工工具
在考古學中,石砧指墊在石核下方的石塊,與石錘配合打制石器。古人選擇厚重礫石作石砧,便于固定石核進行加工,屬于石器時代重要工具之一。
石砧兼具生活與生産功能,既是古代家庭搗衣的實用工具,也是石器制造的關鍵輔助設備。其材質、形制及紋飾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技術水平與文化特色。
石砧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石”和“砧”兩個字組成。石砧是一個名詞,指的是一種用于鍛打金屬的石頭。
拆分部首和筆畫:
石(石部,5畫)+ 砧(石部,10畫)= 石砧(石部,15畫)
來源:
《石砧》一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石砧經常被用于鍛打,以打造各種金屬器具,比如刀劍、工具等。因此,石砧成為了一個常用的詞語。
繁體:
石砧經過簡化後的繁體字為「石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中,「石砧」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寫作「石硏」。
例句:
1. 他在石砧上錘打着一把古劍。
2. 這個鐵匠的手藝非常熟練,他一邊鍛打着石砧,一邊贊歎着金屬的魔力。
組詞:
1. 砧木(名詞):指用來敲擊石砧的木制工具。
2. 砧闆(名詞):指用于壓實材料的平闆。
3. 砧磚(名詞):指用于石砧下部墊磚的一種磚塊。
近義詞:
1. 鍛砧(名詞):指用于鍛打的石頭或金屬台。
2. 煉砧(名詞):指用于煉金術的石砧。
反義詞:
1. 錘子(名詞):指用于錘擊金屬的工具。
2. 包袱(名詞):指無法解決的問題或難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