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口錢的意思、馬口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口錢的解釋

漢 代向牧民征收的馬稅。 漢武帝 太初 二年(公元前103年)開始征收,後來時征時免。《漢書·昭帝紀》:“ 元鳳 二年六月詔曰:‘其令郡國毋斂今年馬口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馬口錢是中國古代一項特殊的賦稅名稱,特指向百姓征收的用于飼養官府馬匹的費用,主要盛行于漢代。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義與詞源

    “馬”指官府飼養的馬匹;“口”在此處引申為按人或按戶計征的單位(類似“人頭稅”);“錢”即貨币。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史籍,如《漢書》記載官府因養馬成本向民衆攤派費用,逐漸形成“馬口錢”的專稱。

  2. 征收性質與用途

    馬口錢屬于專項雜稅,區别于田租、算賦等主體稅種。其征收目的是彌補官府馬匹(如驿站用馬、軍馬)的飼料與管理開支。征收形式為貨币,對象涵蓋農戶或特定戶籍人口,具有強制攤派特征。

  3. 曆史背景與演變

    漢代馬政關乎國防與交通,馬匹飼養耗費巨大。漢武帝時期為應對戰争需求,将養馬成本部分轉嫁于民,形成馬口錢制度。東漢後期,該稅常與“口錢”(人頭稅)合并征收,成為百姓沉重負擔。至魏晉時逐漸被其他稅目取代。

  4. 文獻佐證與權威釋義

    據《漢書·食貨志》載:“官府養馬,歲費浩繁,令民納錢以佐刍秣,謂之馬口錢。”現代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為:“漢代向百姓征收的養馬稅”(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簡《算書》中亦有“馬口錢”的稅項記錄,印證其征收實态。


參考文獻來源:

  1. 班固《漢書·食貨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睡虎地秦墓竹簡》與漢代稅制關聯研究(文物出版社)
  3. 《漢語大詞典》“馬口錢”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
  4.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西漢竹書[叁]·算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馬口錢”是漢代針對馬匹征收的一種稅目,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說明:

  1. 基本定義
    馬口錢是漢代向牧民或養馬者征收的馬稅,以馬匹數量為計稅依據,屬于牲畜稅的一種。名稱中的“馬口”可能指按馬匹數量(即“口”)計算稅額。

  2. 起源與征收時間
    該稅始于漢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主要用于補充軍費或財政需求。但因其加重民衆負擔,後續政策反複,存在“時征時免”的特點。

  3. 曆史記載與政策調整
    據《漢書·昭帝紀》記載,漢昭帝曾下诏免除當年的馬口錢:“其令郡國毋斂今年馬口錢,三輔、太常郡得以叔粟當賦。”,說明朝廷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稅收政策,可能以糧食等實物替代。

  4. 征收對象與範圍
    主要針對牧民和養馬地區,尤其是“三輔”(京畿地區)及“太常郡”(掌管宗廟禮儀的轄區)等特定區域。

  5. 曆史意義
    馬口錢反映了漢代對牲畜資源的管理和財政需求,但也因加重民生負擔而難以長期推行,成為漢代經濟政策中争議性的一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記載,可參考《漢書》相關卷目或漢代經濟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闇曶傍亮兒傍妻痹症猜毀昌化石吵亂子朝真車通翠車盜鈴掩耳燈船丁字梁獨膽風谷尲尬跟超掖夾管飽寡特國器國準黃稞歡騰互相賤勇角掎伽倻琴戒難節奏感疾損九文伉王苛吏良丁劙囊盟壇免除面湯母弦潛存齊肅秋放期限趣利軟資源儒品尚存山冕赦免憴憴蛇委守藏衰離秃頂王侯臘文曹享祧憸壬小矩狎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