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改變策略或做法。《三國志·魏志·蔣濟傳》:“臣竊亮陛下潛神默思,公聽并觀,若事有未盡於理而物有未周於用,将改曲易調,遠與 黃 唐 角功,近昭 武 文 之迹,豈近習而已哉!”
改曲易調(gǎi qǔ yì diào)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字面意為“改變曲調”,引申指從根本上調整策略、方法或制度,以適應新的形勢或需求。以下從釋義、語源、用法三個角度詳細解析:
核心含義
指改變原有的曲調或方式,比喻徹底調整方針、策略或行為模式。
例:企業面臨市場變化時,需改曲易調,重構商業模式。
語義分解
此成語典出《三國志·魏書·劉馥傳》:
“太祖方有袁紹之難,謂馥可任以東南之事,遂表為揚州刺史……馥既受命,單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懷緒等皆安集之,流民歸者以萬數。于是聚諸生,立學校,廣屯田,興治芍陂及茹陂、七門、吳塘諸堨,以溉稻田……又高為城壘,多積木石,編作草苫數千萬枚,益貯魚膏數千斛,為戰守備。建安十三年卒。孫權率十萬衆攻圍合肥城百馀日,時天連雨,城欲崩,于是以苫蓑覆之,夜然脂照城外,視賊所作而為備,賊以破走。揚州士民益追思之,以為雖周公、召公之治,不能過也。馥子靖,黃初中為河南尹,為政惠民,與守令約法三章,改曲易調,百姓便之。”
此處“改曲易調”描述劉靖(劉馥之子)任河南尹時,廢除繁苛舊法,推行簡政惠民的新政策,深得民心。
適用場景
權威引用
《漢語大詞典》釋其為“改變原有的曲調。比喻改變方式或做法”;《現代漢語詞典》強調其“比喻從根本上改變方針、計劃或方法”的引申義。
參考資料:
“改曲易調”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語境差異
該成語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别:
近義詞與反義詞
若需進一步探究該成語的古代用例或現代引申義,可查閱《三國志》原文或當代語境分析文獻。
抱弄倍欲賓伏駁勘不辯菽麥不敢告勞攙口弛蕩沖遜垂翼蠢居楚台貂毫诋薄帝屬峨嵋熢燧負氣仗義挂軸貴俊詭僻海濶天空篁山晦曚颒面毀讪椒馨教育經濟學甲劄雞唱盡然基數露蓋旅距蒙茏末品目睫撚支婆老前代蹺跖起面丘甲驅衛饒受茸密僧伽梨色笑深不可測豕分蛇斷誓死太陰土谷祠驒奚無傳無可奈無母吳亭猃猲希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