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午牌的意思、午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午牌的解釋

揭報正午的時牌。借指正午。《三國演義》第四十回:“是日午牌時分,來到 鵲尾坡 。” 明 沉鲸 《義俠記·秘計》:“歲暮天寒難早起,午牌方始披衣。”《官場現形記》第一回:“那時候已有午牌過後,家裡人擺上飯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午牌"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計時方式相關,具體釋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午牌指古代用日晷或銅壺滴漏計時時,正午時分(約中午11點至下午1點)懸挂或翻轉的報時标志牌。古人将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午時"對應現代時間的11:00-13:00,"牌"即記錄時辰的标識物。官府或民間會在午時懸挂特定牌符,宣告時辰更替,故稱"午牌"。


二、引申用法

  1. 代指正午時刻

    "午牌"常作為"正午"的同義詞使用。例如《水浒傳》第二十三回:"約行到巳牌時分,早望見那座陽谷縣",其中"巳牌"指上午,"午牌"即指正午前後。

    例:"行至午牌時分,人馬俱疲"(意為行至正午時分)。

  2. 古代行政與生活的計時依據

    衙門常以"午牌"作為辦公節點,如"午牌放告"(正午受理訴狀)、"午牌退堂"(正午退衙)。民間亦以此安排勞作休憩,如《農政全書》載"耕者午牌歸膳"。


三、文化背景

"午牌"制度體現了中國古代天文計時與行政管理的結合: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中國古代計時儀器通史》,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
  4. 《中國民俗文化大觀》,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

(注:因古漢語詞彙的學術引用多源自權威工具書,此處優先标注典籍來源;線上資源可參考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或"漢典"網站相關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午牌”是古代漢語中表示時間的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午牌”指正午時分,即現代時間中的中午12點左右。該詞源于古代通過懸挂或揭報“時牌”來報時的制度,其中“午牌”特指标示正午的時牌。

二、詞源與用法

  1. 構詞解析

    • 午:地支第七位,對應現代時間的11點至13點,後特指正午(12點)。
    • 牌:原指計時或标識用的木牌,此處代指報時工具。
  2. 文獻用例

    • 《三國演義》第四十回:“是日午牌時分,來到鵲尾坡。”
    • 《金瓶梅》第五五回:“午牌時,打中火又行。”
    • 《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午牌過後,家裡人擺上飯來。”

三、文化背景

古代将一天分為十二時辰,每時辰對應兩小時,通過“時牌”分段報時。其中“午牌”是午時(11-13點)的中間節點,即正午。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計時制度或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查閱《三國演義》《金瓶梅》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覽...

鼇抃半山被受不知所雲捕醉仙德重恩弘掇録風漚酚酞附靈觀睹黃蓋貨架餰餌奸猾奸谲檢擇價增一顧經年驚心悼膽金镂記史舊窠疾惡如風鴂舌局囿梱闼括春賴體連腳力倍功半烈風鄰舍裡圈洛社率順梅花村免役錢旻雲咆號朋會匹夫屏寂劈胸前男牽着鼻子走期貨訖録人神容民畜衆如鲠在喉神盟收監太太町畽為文文武兼備無所容心遐夭奚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