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詭冒的意思、詭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詭冒的解釋

假冒。 宋 蘇轼 《應诏論四事狀》:“往往其間浮浪小人與無賴子弟,詭冒姓名,朋欺上下。”《宋史·選舉志五》:“命須經統轄長官結罪保明,詭冒者連坐之。” 清 魏源 《城守篇·守禦下》:“奸之外至,非惟諜詗也,有詭冒焉,有潛襲焉,有詐誘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詭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假冒”,指通過欺騙手段冒充他人或僞造身份。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由“詭”(欺詐、虛僞)和“冒”(冒充)組合而成,強調通過不正當手段僞造身份或信息。

  2. 引證解釋

    • 宋代蘇轼在《應诏論四事狀》中提到,浮浪小人與無賴子弟“詭冒姓名,朋欺上下”,揭露了當時冒名行騙的現象。
    • 《宋史·選舉志五》記載,官方為防止科舉舞弊,規定“詭冒者連坐之”,說明該詞常用于法律或制度性文本中。
    • 清代魏源在《城守篇》中将“詭冒”與“潛襲”“詐誘”并列,描述戰争中敵方可能使用的欺詐手段。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描述欺詐行為的語境,如冒名頂替、僞造身份、軍事策略中的僞裝等,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屬于書面化表達。

  4. 相關文獻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第15549頁有收錄,進一步佐證其作為規範漢語詞彙的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詭冒

詭冒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欺騙、虛僞的行為或現象。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讠部,右邊是毛部,總共有10劃。

詭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說文解字》。在繁體字中,詭冒的寫法為詭冒,保留了原本的意思。

在古時候,詭冒的寫法并不完全一樣。在《康熙字典》中,詭冒的字形為詭冒,總共有14劃。由于漢字的演變,現代的寫法從形狀上更加簡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詭冒一詞的例句:

  1. 他的行為詭冒,常常欺騙别人。
  2. 這個騙子利用詭冒的手段騙走了很多錢。
  3. 他的笑容看起來很詭冒,讓人感到不安。

一些與詭冒相關的組詞包括:詭計、詭辯、詭術。

詭冒的近義詞可以是虛僞、欺騙、狡猾。

詭冒的反義詞可以是真實、誠實、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