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出律的意思、出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出律的解釋

《易·師》:“師出以律。” 孔穎達 疏:“律,法也……師出之時,當須以其法制整齊之,故雲‘師出以律’也。”後以“出律”謂軍隊紀律嚴明。 宋 王禹偁 《拟侯君集平高昌紀功碑》序:“顧茲蠢爾之徒,動我赫斯之怒。皇上諮詢百辟,繕理六軍,将興出律之師,爰擇徂征之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出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詩詞格律術語

指在詩詞創作中違反平仄、對仗等格律規則。常見于近體詩(如律詩、絕句)和對聯創作,要求嚴格遵守聲調搭配和結構工整,否則會被視為“出律”或“犯拗”。例如:

  1. 平仄錯誤:未按固定格式交替使用平聲和仄聲,導緻聲調單調。
  2. 對仗不工整:上下句詞性、結構或内容不對應。

這類用法源于唐宋以後逐漸形成的詩詞格律體系,與早期《詩經》的自由韻律不同。


二、軍事紀律嚴明

此義項源自《易經·師卦》的“師出以律”,指軍隊出征需用法度約束,保持紀律嚴明。例如:


注意兩種含義的語境差異,避免混淆。如需進一步探究詩詞格律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易經》或唐宋詩詞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出律》的意思

《出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逃匿脫逃的罪犯。

拆分部首和筆畫

《出律》的拆分部首是“出”和“律”,其中“出”是部首,表示動作的來源,而“律”是副部,表示法律、規定。

《出律》的筆畫分别是4畫和9畫。

來源

《出律》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诂》這本古代釋義書中,是根據古代刑罰制度中犯人逃避制裁的行為而衍生出的成語。

繁體

《出律》的繁體字為「出律」,沒有特殊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但《出律》的基本形狀并沒有太大的差異。

例句

他故意逃離監獄,成為了一名《出律》。

組詞

出走、出逃。

近義詞

逃犯、嫌疑犯。

反義詞

遵法守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