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曹掾的意思、曹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曹掾的解釋

分曹治事的屬吏,胥吏。《東觀漢記·吳良傳》:“今 良 曹掾尚無袴,寧為家給人足邪?” 唐 李翺 《勸河南尹複故事書》:“且閣下曹掾非為不多,乃無一人執舊禮以堅辨焉,此亦可歎也!” 清 梅曾亮 《送張梧崗序》:“通經術,習名法者,得自辟為曹掾。” 章炳麟 《訄書·定律》:“曹掾未設,則胥役之生死,宜制命於長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曹掾是中國古代職官名稱,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定義

曹掾是漢代至魏晉時期中央及地方官府中分曹治事的下屬官吏統稱。其名由“曹”與“掾”組合而成:“曹”指官府内分科辦事的部門,“掾”意為佐助主官的屬吏。例如漢代丞相府下設東曹、西曹等,各曹主官稱“曹掾”。

二、職能與分類

曹掾的職責包括處理文書、管理戶籍、司法監察等事務,具體職權依所屬部門而定。如:

三、曆史沿革

曹掾制度起源于漢代郡縣制,魏晉時期沿用,至隋唐逐漸被“參軍”“主簿”等職替代。據《後漢書·百官志》記載,漢代郡守下設諸曹,“每曹各置掾、史”,形成層級分明的行政體系。

四、文獻考據

  1. 《辭源》釋“曹掾”為“分職治事的屬吏”,強調其職能屬性(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第三版);
  2. 《漢語大詞典》引《晉書·職官志》注:“郡國各置諸曹掾史”,印證其地方行政結構(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
  3. 宋代史學家馬端臨《文獻通考》評述:“漢曹掾之制,實為後世六部之雛形”,體現其曆史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

“曹掾”是古代官職名稱,主要用于漢朝及之後的行政體系。以下從定義、結構、職責等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定義

“曹掾”指分曹治事的屬吏,是漢朝三公府及郡縣各曹的主官通稱。其中“曹”指分科辦事的官署(如倉曹、戶曹等),“掾”為佐助之意,後成為屬吏的統稱。

二、職級與結構

  1. 職級劃分
    正職稱“掾”,副職稱“屬”或“史”,例如東漢時期東西曹掾俸祿為比四百石,其他曹掾為比三百石。
  2. 分類舉例
    按職能分為倉曹掾(主管倉儲)、西曹掾(主管人事)等,不同朝代職能略有調整。

三、職責與曆史演變

四、文獻記載

《後漢書·百官志》《東觀漢記》等均提及曹掾的職能與俸祿,唐代李翺、清代梅曾亮等文人也曾在作品中引用此職官名稱。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案例或職能分類,可參考《後漢書》或地方志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呆百分數巴黎和會陂畜奔車之上無仲尼比附冰川地貌長毫菖蒲祠事丹藕點剁釘靴地維棟鄂部返銷分阃負職戆頭戆腦歌曲公膳官駕谷陵核辦恒陽弘論潢飾阍守江南擠撮靜正紀念館金石可開就虛避實讵幾坎坎郎當驿鸓鼠冷凄凄碐磳連漫曆朝聖訓盲者得鏡孟陬内蘊賠鈔坯布譜表譴咎戚援勸功人言啧啧絨絨瑞禽蛇影杯弓束脩羊望岫息心微煦先路邪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