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慶賀。 晉 陸機 《辯亡論下》:“是以其安也,則黎元與之同慶。” 唐 韓愈 《皇帝即位降赦賀觀察使狀》:“渥恩普霑,遠近同慶。”如:普天同慶。
“同慶”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óng qìng,其核心含義為共同慶賀,常用于表達多人或多方共享喜悅的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古代文獻引用
成語化表達
如“普天同慶”成為固定搭配,形容舉國歡慶的盛大場面。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古文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同慶》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一起慶祝或共同慶賀。這個詞常常用于形容人們共同慶祝喜事或重要活動。
《同慶》的部首是“口”和“廣”,總共有12個筆畫。
《同慶》一詞最早出現于《漢書·文帝紀》之中,形容當時文帝和群臣一同慶祝豐收的好年景。
《同慶》的繁體字是「同慶」。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同慶的寫法并無太大變化,依然是「同慶」。
1. 我們一家人同慶祖父的生日。
2. 全村的人都齊聚一堂,同慶村裡的發展成果。
同慶的相關組詞:同心同德、同仇敵忾、共慶佳節、共同成長。
同慶的近義詞:共歡、共賀、同樂。
同慶的反義詞:異慶、不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