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刑峻法”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lóng xíng jùn fǎ,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指刑法繁苛而嚴厲,強調法律嚴酷、刑罰嚴峻。該詞常帶有批判性,用于描述統治者通過嚴刑酷法維持秩序的手段。
“隆刑峻法”反映了古代對嚴酷法治的争議,既有維護秩序的作用,也暗含對統治者殘暴的批判。其出處和用法均與曆史文獻緊密相關,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隆刑峻法》是一個成語,意為執行法律嚴厲,刑罰嚴酷,以示威懾。
拆分部首和筆畫:隆(部首是阝,共10畫)刑(部首是刀,共8畫)峻(部首是山,共13畫)法(部首是水,共8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經典《論語》中的一句話:“子曰:隆而陟,峻而騁,溫而良,勝而不驕,為之射者,弗能使也。”意思是形容一位射箭高手射得又高又遠,姿态又威武,但又保持溫文爾雅的風度。後來,隨着社會的發展,這個成語引申為法律的執行嚴厲而刑罰酷烈,以達到震懾犯罪的目的。
在繁體中文中,隆刑峻法的寫法為「隴刑峻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但隆刑峻法這個成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差不大。
例句:這個國家對犯罪行為實行了隆刑峻法,以維護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組詞:嚴刑峻法、赫赫戒尺、苛捐雜稅、刻苦耐勞。
近義詞:嚴刑重法、苛刻法度、嚴厲刑罰。
反義詞:寬容仁愛、寬大處理、姑息縱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