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承奉的意思、承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承奉的解釋

(1).承命奉行。《後漢書·和帝紀》:“宣布以來,出入九年,二千石曾不承奉,恣心從好。”《晉書·慕容超載記》:“ 超 亦深達 德 旨,入則盡歡承奉,出則傾身下士,於是内外稱美焉。”

(2).奉承讨好。 唐 李翺 《疏屏奸佞》:“臣以為察奸佞之人亦有術焉,主之所欲,皆順不違,又從而承奉先後之者,皆奸佞之臣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自去安排着佳肴美饌,承奉 瑞虹 ,說道:‘小娘子定餓了,且喫些酒食則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承奉一詞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1. 核心釋義

    承奉指接受并遵循上級或長者的命令、旨意,常見于古代文獻與禮儀場景。《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承受奉行”,強調對指令的恭敬接納與執行。例如《漢書·百官公卿表》中“承奉诏命”即體現此意。

  2.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場、家族倫理中的層級關系,如《古代漢語詞典》提及“承奉”可表侍奉尊長,如《後漢書·皇後紀》載“承奉宗廟”。其隱含的順從性常與忠孝觀念關聯。

  3. 語義擴展

    在特定語境中,“承奉”亦含維持、延續之意。如《禮記注疏》中“承奉祭祀”指代主持禮儀活動,強調對傳統儀軌的繼承。近義詞“承順”“奉行”與此概念相通,但“承奉”更突出謙卑姿态。

需注意,現代漢語中“承奉”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本或仿古表述。其權威釋義可進一步參考《辭源》《說文解字注》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承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

一、承命奉行

指接受命令并執行,常見于古代文獻中的官方或禮節性場景。例如:

  1. 《後漢書·和帝紀》提到官員未能妥善執行政令:“二千石曾不承奉,恣心從好”。
  2. 《紅樓夢》第三十九回描述大觀園姐妹們在賈母面前恭敬侍奉:“彼時大觀園中姊妹們都在賈母前承奉”。

二、奉承讨好

指通過言語或行為迎合他人以獲取好感,帶有貶義色彩。例如:

  1. 唐代李翺《疏屏奸佞》提到奸臣的特征:“主之所欲,皆順不違,又從而承奉先後之者”。
  2. 宋代範質《誡兒侄八百字》批判世風:“舉世好承奉,昂昂增意氣”。

補充說明

該詞在古詩詞中也有體現,如盧仝《觀放魚歌》用“承奉刺史仁”暗喻對官員的迎合。現代漢語中,“承奉”一詞使用較少,多被“奉承”替代,如“阿谀奉承”的成語組合。

以上釋義綜合自權威詞典及古籍用例,具體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詞義傾向。

别人正在浏覽...

寶偈飽載鄙虐倉玉斥境癡聾稠心眼兒創業垂統丹幹躭翫斷織讀頭獨往獨來撫案伏藏符賞輔樞隔聲歸旅歸沐孤苦零丁鶴林玉露虎螭翦樣驕馬盡國緊屯屯擊壤歌決一勝負開徑溘溘可心睽變洌氣林箐六根互用呂虔刀梅君山民丁民諺磨車暖暖排律排沫普化遷運窮檐企至善節牲镬石火電光釋甲失禮疏觀四參讨頭偷生抟廉嗚囔相思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