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真續麻的意思、頂真續麻的詳細解釋
頂真續麻的解釋
亦作“ 頂鍼續麻 ”。亦作“ 頂針續麻 ”。1. 宋 元 時一種帶遊戲性的文體。後句首字必須用前句末字。當時一般文人、官妓,大都擅此。後成為修辭格之一。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一折:“俺孩兒拆白道字,頂真續麻,無般不曉,無般不會。” 元 馬緻遠 《青衫淚》第四折:“愛他那走筆題詩,出口成章,頂針續麻。”《醒世姻緣傳》第五三回:“你哨起我來了!我合你‘頂真續麻’,頂不上來的一鐘。” 張相 《詩詞曲語辭彙釋·頂真續麻》:“頂真續麻,文字遊戲之一種也。頂真亦曰頂鍼,《金線池》劇三:‘續麻道字鍼鍼頂。’蓋以次句首字,頂上句末字也……《中原音韻·作詞十法定格》條,《小桃紅》:‘斷腸人寄斷腸詞,詞寫心間事,事到頭來不由自,自尋思,思量往日真誠志,志誠是有,有情誰似,似俺那人兒。’評曰:‘頂真妙。’”
(2).相聲中的一種表演手法。《南京日報》1983.1.16:“‘頂針續麻’是相聲表演的一種技巧,要求以某句話開頭,一句接一句地說下去,上句話最後一個字必須與下句話第一個字相同,最後将話引到事先規定的另一句話上去。”
詞語分解
- 頂真的解釋 ∶認真 ∶一種修辭手法,用前面句子結尾的詞語作下面句子的開頭,鄰接的句子首尾蟬聯。也作頂針,又叫連珠詳細解釋.認真。《官場現形記》第四四回:“兄弟倘若隨隨便便,不去頂真,不特自己對不住自己,并且辜負
- 續麻的解釋 “頂真續麻”的簡稱。古時酒令、詩、詞、曲中的一種修辭格式。前句末字即作為後句首字,遞接而下。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三折:“詩句裡包籠着尾聲,續麻道字針針頂。” 元 趙彥暉 《點绛唇·席上 * 》
網絡擴展解釋
“頂真續麻”是中國古代文學和語言藝術中的一種修辭手法,具有以下特點及内涵:
1. 核心定義
該詞是“頂真”與“續麻”的合成詞,指前一句的末尾字(或詞)作為下一句的開頭字(詞),形成首尾蟬聯、遞接而下的結構。例如:“斷腸人寄斷腸詞,詞寫心間事,事到頭來不由自……”(元代鄭光祖作品片段)。
2. 應用場景
- 文學創作:常見于宋元詩詞、曲令中,如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折中的詩句運用此手法。
- 酒令遊戲:古代文人雅士在行酒令時将其作為文字遊戲規則。
- 曲藝表演:相聲等藝術形式中稱為“頂針續麻”,要求表演者快速銜接語句,增強語言趣味性。
3. 功能與效果
- 結構嚴謹:通過字詞重複形成環環相扣的邏輯鍊條,增強韻律感。
- 趣味性:在遊戲或表演中考驗參與者的語言反應能力,如《南京日報》提到的相聲表演技巧。
4. 相關延伸
部分資料(如)将其引申為“言辭直接坦率”的形容詞性成語,但此用法未見于主流權威文獻,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誤用或引申。
總結來看,“頂真續麻”主要作為修辭術語存在,其核心特征是通過字詞首尾蟬聯實現語言的藝術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頂真續麻》是一個網絡流行詞語,用來形容某種行為或事情非常真實、實在。下面對這個詞語的各方面進行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頂真續麻》一共由6個漢字組成,分為三個部分。其中,“頂”字由部首“頁”和部首“丁”組成,總共4畫;“真”字由部首“目”、“口”和部首“十”組成,總共10畫;“續”字由部首“纟”和部首“千”組成,總共11畫;“麻”字由部首“艹”,部首“田”,和部首“月”組成,總共11畫。
來源:《頂真續麻》一詞的來源比較難以确定,通常被認為是網絡用語。具體起源尚無确切資料可查。
繁體:《頂真續麻》這個詞沒有明确的繁體字對應,因為它是一個網絡流行語,通常以簡體字形式出現。
古時候漢字寫法:由于《頂真續麻》是一個現代流行詞語,所以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并無對應的寫法。
例句:1. 這個視頻的内容太《頂真續麻》了,讓人看了很有代入感。
2. 她的表演可是真正的《頂真續麻》,完全沒有做作的感覺。
組詞:《頂真續麻》這個詞語本身已經是由多個字組成的,沒有其他常見的組詞形式。
近義詞:類似于《頂真續麻》的近義詞可能包括“真實可信”、“毫不虛僞”等。
反義詞:與《頂真續麻》相對的反義詞可能是“假大空”、“虛僞矯揉”等詞語。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