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頂真續麻的意思、頂真續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頂真續麻的解釋

亦作“ 頂鍼續麻 ”。亦作“ 頂針續麻 ”。1. 宋 元 時一種帶遊戲性的文體。後句首字必須用前句末字。當時一般文人、官妓,大都擅此。後成為修辭格之一。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一折:“俺孩兒拆白道字,頂真續麻,無般不曉,無般不會。” 元 馬緻遠 《青衫淚》第四折:“愛他那走筆題詩,出口成章,頂針續麻。”《醒世姻緣傳》第五三回:“你哨起我來了!我合你‘頂真續麻’,頂不上來的一鐘。” 張相 《詩詞曲語辭彙釋·頂真續麻》:“頂真續麻,文字遊戲之一種也。頂真亦曰頂鍼,《金線池》劇三:‘續麻道字鍼鍼頂。’蓋以次句首字,頂上句末字也……《中原音韻·作詞十法定格》條,《小桃紅》:‘斷腸人寄斷腸詞,詞寫心間事,事到頭來不由自,自尋思,思量往日真誠志,志誠是有,有情誰似,似俺那人兒。’評曰:‘頂真妙。’”

(2).相聲中的一種表演手法。《南京日報》1983.1.16:“‘頂針續麻’是相聲表演的一種技巧,要求以某句話開頭,一句接一句地說下去,上句話最後一個字必須與下句話第一個字相同,最後将話引到事先規定的另一句話上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頂真續麻(又稱“頂針續麻”)是漢語中一種獨特的修辭手法與語言遊戲形式,其核心特征在于利用詞語或句子的首尾相接,形成環環相扣、連綿不絕的表達效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術語定義與構成

  1. “頂真”

    指上句的結尾詞語(字、詞或短語),作為下句的開頭,前後頂接,形成遞接關系。例如:“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木蘭詩》),其中“天子”既是前句結尾,又是後句開頭。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續麻”

    比喻修辭效果如紡麻線般連綿不斷,強調語言鍊條的緊密性與延續性。此詞源于古代紡織工藝,形象化描述語句的連貫性。

    來源參考: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


二、修辭功能與文學應用

  1. 強化邏輯與節奏

    通過詞語的重複銜接,使文意層層推進,增強說理的嚴密性(如《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寝不夢,其覺無憂”)或叙事的流暢性。

    文學例證:《莊子》内篇多采用頂真結構深化哲學思辨。

  2. 營造韻律美感

    在詩詞曲賦中,頂真續麻可形成回環往複的音韻效果。如馬緻遠《漢宮秋》:“返鹹陽,過宮牆;過宮牆,繞回廊……”

    經典出處:元雜劇《漢宮秋》第三折。


三、文化溯源與語言遊戲

  1. 曲藝與酒令中的運用

    宋元時期,“頂真續麻”成為曲藝表演(如諸宮調)和文人酒令的常見形式,要求參與者按規則續接前句尾字,考驗急智與詞彙儲備。

    曆史記載:南宋《武林舊事》載“續麻令”為宴席流行遊戲。

  2. 成語的衍生意義

    現代漢語中,“頂真續麻”亦引申形容做事嚴謹連貫、一絲不苟的态度,如“他辦事頂真續麻,從不馬虎”。

    語義演變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四、經典範例解析


“頂真續麻”作為漢語特有的修辭範式,兼具語言美學價值與實踐功能,既體現古典文學的形式智慧,亦融入日常語用與文化傳承,是理解漢語表達藝術的關鍵概念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

“頂真續麻”是中國古代文學和語言藝術中的一種修辭手法,具有以下特點及内涵:

1. 核心定義
該詞是“頂真”與“續麻”的合成詞,指前一句的末尾字(或詞)作為下一句的開頭字(詞),形成首尾蟬聯、遞接而下的結構。例如:“斷腸人寄斷腸詞,詞寫心間事,事到頭來不由自……”(元代鄭光祖作品片段)。

2. 應用場景

3. 功能與效果

4. 相關延伸
部分資料(如)将其引申為“言辭直接坦率”的形容詞性成語,但此用法未見于主流權威文獻,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誤用或引申。

總結來看,“頂真續麻”主要作為修辭術語存在,其核心特征是通過字詞首尾蟬聯實現語言的藝術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奔泷邊豆表筆秉锧才恰蟾宮楚人一炬呆性黨護疊暴發綜指示非但馚馧祓除棡鼓部藁草告聘格制搆成過知厚此薄彼擐甲葭牆津遣捆縛藍色勞主兩疏籬槿馬浪蕩髦昏馬徒抹淚揉眵目呼鬧鬧和和怕生遷臣逐客乾貨籤解罄筆難書青蒿侵耗旗頭戎器沙壅豕禍石匠手榜太博攤簧帖字挺脫吐食握發涴演僞易畏影避迹微秩文莖汙濺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