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軍事家。字元敬,山東登州(今蓬萊)人。将門出身。嘉靖後期,被調至浙東防倭。他招募義烏農民礦工,訓練出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強的軍隊,人稱“戚家軍”。在台州(今浙江臨海)一帶九戰九捷,全殲倭寇。後又入福建、廣東與抗倭名将俞大猷配合,消滅盤踞在福建的倭寇主力,解除東南沿海倭患。1567年奉調至薊州,在鎮十六年,修築長城,加強戰備。著有《紀效新書》等。
“戚繼光”一詞的解釋可分為以下兩個層面:
一、曆史人物身份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孟諸,山東登州(今蓬萊)人,祖籍安徽定遠。他是明朝抗倭名将、軍事家、書法家、詩人,世襲登州衛指揮佥事。主要成就包括:
二、成語引申含義
因戚繼光抗倭時表現出的堅韌精神,其名字衍生為成語,比喻勇敢頑強、不畏艱險的品質。例如:“他面對困境時展現了戚繼光般的毅力。”
其他補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軍事思想或詩詞作品,可查閱《紀效新書》及《止止堂集》。
《戚繼光》是一個人名,指的是明朝時期的軍事将領戚繼光。
《戚繼光》這個詞的部首是戈,共包含11個筆畫。
戚繼光是明朝時期的一位著名将領,因其在抗擊倭寇(日本海盜)的戰鬥中表現出色而廣受贊譽。他帶領官兵多次戰勝倭寇,嚴防海疆,保衛了東南沿海的安全。
《戚繼光》(繁體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戚繼光”可能會被寫作“戚繼光”或“戚紀光”。
戚繼光是明朝時期的一位傑出的軍事指揮官。
戚繼光可以組成以下詞彙:
沒有明确的近義詞,但可以用其他描述戚繼光的詞彙,如“抗倭名将”。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