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糦的意思、大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糦的解釋

古時祭祀所用黍稷之類。《詩·商頌·玄鳥》:“龍旂十乘,大糦是承。” 鄭玄 箋:“糦,黍稷也。” 唐 張說 《封泰山樂章·豫和》:“億上帝,臨下庭。騎日月,陪列星。嘉祝信,大糦馨。澹神心,醉皇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糦(dà xī)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與古代祭祀文化密切相關,主要表示盛大的祭祀活動或豐盛的祭品。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釋義進行分項說明:


一、基本釋義

  1. 盛大的祭祀

    “大糦”指古代帝王或諸侯舉行的規模盛大、禮儀隆重的祭祀典禮。其中“糦”通“饎”,本義指酒食,引申為祭祀時供奉的黍稷、酒醴等祭品。《說文解字》釋“糦”為“酒食也”,段玉裁注:“饎,酒食也。引申之義,凡酒食皆曰饎。”

    來源:《說文解字注·食部》

  2. 豐盛的祭品

    在祭祀語境中,“大糦”特指用于供奉神靈的黍稷、稻粱等谷物祭品,象征五谷豐登、國泰民安。《詩經·商頌·玄鳥》有“大糦是承”之句,鄭玄箋注:“糦,黍稷也。大糦,謂豐年之祭品。”

    來源:《毛詩正義·商頌》


二、文化背景與典籍出處

  1. 《詩經》中的用例

    “大糦”最早見于《詩經·商頌·玄鳥》:“龍旂十乘,大糦是承。”描述商王祭祀時以豐盛祭品供奉祖先的場景。此處“大糦”既指祭品,亦暗含對國運昌隆的祈願。

    來源:《詩經集傳·商頌》

  2. 周禮中的祭祀制度

    據《周禮·天官·膳夫》記載,周代設有“膳夫”一職專司王室祭祀飲食,其中“大糦”為最高規格的祭品之一,需以精選谷物烹制,體現“敬天法祖”的禮制思想。

    來源:《周禮注疏·天官冢宰》


三、字形與音韻解析


四、相關文化概念

  1. 與“粢盛”的關系

    “大糦”常與“粢盛”(zī chéng)并稱,均指盛于祭器的谷物。《左傳·桓公六年》雲:“粢盛豐備”,孔穎達疏:“黍稷曰粢,在器曰盛。”二者均強調祭品的豐潔。

    來源:《春秋左傳正義》

  2. 祭祀等級象征

    古代按祭祀規模分為“大祀”“中祀”“小祀”,“大糦”多用于“大祀”(如祭天地、宗廟),體現禮制中的等級秩序。《禮記·祭統》載:“禮有五經,莫重于祭”,大糦之設即其具象化表達。

    來源:《禮記正義·祭統》


“大糦”作為承載華夏禮樂文明的核心詞彙,其釋義需置于古代祭祀文化框架中理解:既指隆重的祭典儀式,亦特指供奉神靈的豐盛谷物祭品。其文化内涵深刻反映了農耕文明中“報本反始”的信仰傳統,是研究先秦禮制與語言文字的重要标本。

網絡擴展解釋

“大糦”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文獻分析:

  1. 單字解析

    • 大:常見義為“規模廣、程度深”,在古語中也可表“重要、尊崇”。
    • 糦(xī):《說文解字》釋為“酒食也”,指祭祀用的熟食或宴飨之物,如《詩經·商頌·玄鳥》中“大糦是承”即指供奉豐盛祭品。
  2. 組合含義
    “大糦”多指盛大的祭祀宴飨,特指古代以酒食祭神的隆重儀式,引申為對神靈或祖先的豐盛供奉。該詞承載了古代禮制與信仰文化内涵。

由于該詞罕用于現代漢語,若需精準解讀,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如《詩經》原文)進一步分析。若為現代使用,需确認是否為“大禧”(表喜慶)等近音詞誤寫。

别人正在浏覽...

暗門襟黯色保者鞭督邊屆碧落侍郎璧緯茶油稱便城場抽身窗花摴蒲錦出山泉水彫瘵杜門屏迹堵塞漏卮幹祫肐落弓履古地理學黑天鵝鶴袍紅闆化鸱為鳳金冠進火靠家大克果坑壍浪拽老班子樂宅烈缺蘆笛輪圈履性買禍鳴玉宴末教跑調刨根問底泡幻偏令平狀畦宗郎君曲諱柔遠能迩石星四黃素室肅衣添換挑擔晚遇遐藩先入之見憲職小胡子霞振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