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訊。鞠,通“ 鞫 ”。 宋 沉括 《夢溪筆談·官政二》:“收付所司鞠問,果姦人殺其夫,婦人與聞其謀。”鞠,一本作“ 鞫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若隻靠着鞠問一節,儘有屈殺了,再無説處的。”
“鞠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鞠問指審訊,其中“鞠”通假為“鞫”(意為審問、查問)。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司法語境中,表示對案件或嫌疑人的詳細盤查。
通假關系
“鞠”在此處為通假字,本字為“鞫”。《說文解字》中提到“鞫,窮理罪人也”,即追究、審問之意。因此“鞠問”等同于“鞫問”,強調通過詳細詢問查明真相。
曆史用例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夢溪筆談》《二刻拍案驚奇》等文獻。
《鞠問》是一個成語,意指詢問、探問。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每個漢字都有其獨特的含義和構造。
《鞠問》的第一個漢字“鞠”由部首“革”和“鞠”組成,部首“革”表示皮革,而“鞠”則表示拱手敬禮的動作。這個漢字總共有17個筆畫。
《鞠問》的第二個漢字“問”由部首“門”和“口”組成,部首“門”表示門戶,而“口”則表示嘴巴。這個漢字總共有6個筆畫。
《鞠問》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背景。在古代,人們常常以鞠躬表示恭敬和敬意,而詢問和探問則被視為了解真相、增進知識和理解他人的重要方法。因此,人們用“鞠問”來形容向他人恭敬地提出問題。
《鞠問》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鞠問》這個詞在古代常常使用直排的書寫方式,即從上至下,從右至左書寫。
1. 在會議上,他鞠躬向導師鞠問着自己的問題。
2. 他虛心地鞠問長輩的經驗和教導。
3. 孩子們對老師提出問題時,總是面帶微笑地鞠問。
組詞:鞠躬、鞠躬盡瘁、鞠躬盡力。
近義詞:詢問、探詢、追問。
反義詞:回避、避重就輕、回避問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