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未能免俗的意思、未能免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未能免俗的解釋

未能免于俗例或常情。典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阮仲容 步兵居道南,諸 阮 居道北;北 阮 皆富,南 阮 貧。七月七日,北 阮 盛曬衣,皆紗羅錦綺。 仲容 以竿掛大布犢鼻褌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宋 陸遊 《自诒》詩:“無可奈何猶食粟,未能免俗學澆蔬。” 金 趙秉文 《送宋飛卿》詩:“未能免俗聊從宦,還望孤雲憶舊廬。” 明 陳霆 《渚山堂詞話》卷三:“ 公 ( 司馬溫公 )端勁有守,而所賦嫵媚悽惋,殆不能忘情,豈其少年所作耶?古雲賢者未能免俗,正謂此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未能免俗”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wèi néng miǎn sú,其核心含義是未能擺脫自己不認同的習俗或慣例,不得不隨大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來源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任誕》,後《晉書·阮鹹傳》也記載了相同故事。
典故背景:阮鹹(阮籍之侄)家境貧寒,農曆七月七日民間有曬衣防蛀的習俗。富鄰居紛紛晾曬華服,阮鹹則用竹竿挂出粗布短褲,并自嘲道:“未能免俗,聊複爾耳(暫且如此罷了)。”此行為既是對習俗的無奈妥協,也暗含對浮華世風的諷刺。


2. 釋義與用法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4. 經典例句


5. 現代引申

當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自嘲或調侃,如節日送禮、社交禮儀等場景中不得已的從衆行為。例如:“雖然覺得紅包攀比無意義,但為了人情世故,終是未能免俗。”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世說新語》《晉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未能免俗的意思

《未能免俗》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某種情況下無法擺脫一般人的行為和陋習,沒有與衆不同的能力或者表現。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未能免俗》的拆分部首是“未”、“免”和“俗”,分别是兩點水、八點水和人字旁;它的總筆畫數是19。

來源

《未能免俗》最早出現在南朝梁·劉孝标的《隋書·賈思勰傳》中。後來成為固定的成語,并被廣泛使用。

繁體

《未能免俗》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未能免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未能免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其中“未”寫作“末”、免寫作“勉”,俗寫作“傻”。即古時寫作「末能勉傻」。

例句

他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擺脫了那種未能免俗的境地。

組詞

未免、免不了、俗氣、俗套、俗稱等。

近義詞

普通、平凡、尋常、一般。

反義詞

與衆不同、獨特、非凡、超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