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隨波逐流。比喻言行無标準。 明 宋濂 《楚石禅師六會語序》:“第近年以來,傳者失真,瀾倒波隨,所趣日下。” 明 宋濂 《理學纂言序》:“當今學者瀾倒波隨,一惟卑陋之歸, 伯清 能尊 朱子 之學而扶導之,豈非 朱子 之孝子乎。”
“瀾倒波隨”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該成語原指水流猛烈、波浪翻滾的自然景象,後引申為比喻言行缺乏原則,隨波逐流。其字面可拆解為“瀾(大浪)倒下,波浪隨之而來”,形容局勢或行為的不可控性。
最早見于明代宋濂的《〈楚石禅師六會語〉序》:“第近年以來,傳者失真,瀾倒波隨,所趣日下。”。此句批評當時學術傳播失真、學者盲目追隨不良風氣的現象。
部分資料(如、8)提到該詞可形容“水勢洶湧”或“人才輩出”,但此類解釋未見于主流詞典,可能為個别引申義或誤讀,建議以傳統釋義為準。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等來源。
《瀾倒波隨》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水流的動态特點。它的意思是波浪隨着水流的瀾起而變動,形容水勢猛烈洶湧的樣子,也可以用來比喻事物發展迅速,變化不定。
《瀾倒波隨》的拆分結果如下:
- 瀾:部首氵(水),筆畫14
- 倒:部首亻(人),筆畫9
- 波:部首氵(水),筆畫8
- 隨:部首阜(阜字旁),筆畫9
《瀾倒波隨》的來源是出自唐代杜牧的《秋登蘭山寄張十一弟孟浩然》詩:“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瀾倒波隨,未必都如爾。”其中的“瀾倒波隨”一詞,形象地描繪了江水壯麗的景象。
《瀾倒波隨》的繁體字寫法為「瀾倒波隨」。
《瀾倒波隨》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具體寫作為「瀾峯波隨」。
1. 江水波瀾翻滾,瀾倒波隨,像一幅壯麗的畫卷。
2. 時代在發展變化,各種新科技新事物潮起瀾倒,我們應該及時適應。
瀾浪、倒流、波動、隨波逐流。
波瀾壯闊、波濤洶湧、波瀾壯麗。
平靜、平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