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遣使的意思、遣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遣使的解釋

謂派遣使者。《韓非子·八經》:“兵士約其軍吏,遣使約其行介。”《後漢書·班固傳下》:“時北單于遣使貢獻,求欲和親。” 明 葉盛 《水東日記·會奏遣使迎複》:“禮部會奏,虜請遣使迎復,當從。” 清 魏源 《都中吟》之一:“昨日 大河 決金堤,遣使合工桃浪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遣使"是由"遣"與"使"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派遣使者執行特定使命。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典籍,包含三個層次的含義:

一、詞義層面,"遣"作動詞表示差派、委任,《說文解字》釋為"縱也",引申為有目的地委派;"使"則為名詞指代受命之人,《周禮》記載"使,謂若今之發敕"。二者結合構成"遣使"的完整動作鍊,即主體派遣特定人員完成外交、政務等使命。

二、曆史用例中,《漢書·張骞傳》記載"漢遣使至安息"體現外交場景,《資治通鑒·唐紀》"遣使持節冊命"則展示官方冊封場景。明清時期該詞使用頻率達到頂峰,《萬曆野獲編》記載的"遣使朝鮮"案例,顯示其在宗藩體系中的特殊政治功能。

三、現代漢語中,"遣使"作為曆史詞彙仍保留在學術著作中,如《中國古代外交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多次使用該詞描述古代邦交活動。其構詞法對現代漢語産生持續影響,如"遣派特使"等短語均承襲該詞的語義結構。

參考文獻: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版)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周禮正義》(中華書局1987年點校本) 《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6年校點本)

網絡擴展解釋

“遣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詞源與曆史用例

3.實際應用與例句

4.相關表達與擴展

5.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外交制度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韓非子》《後漢書》等原始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八寸策白脈班筆班馬編柳波利尼西亞蔔居才疏志大殘部程典持正不阿闖過倒動戥秤調聚焚頂鳳鳥遘惡官禦翰牍紅帶子後婚兒禍福相生荊布警愦覺聾近支就成救偏補弊集中蹻疾課額況乃犂鋤莅飒六庚巒頭論壇緑鹢毛施迷花明黃泯卻漚手香排頭兵譬如閑牽牛郎喬山啟求起因群類删簡沈長社友使錢吮咂枉口烏賊嚣黩嘯天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