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諷讪的意思、諷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諷讪的解釋

諷刺毀謗。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二·出題有他意》:“此後諂風稍衰,而諷訕者漸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諷讪(fěng shàn)是一個書面語詞彙,指用含蓄或尖銳的言語譏笑、指責他人,通常帶有貶義色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譏諷嘲笑

    指通過含蓄或間接的語言表達對他人言行、品性的不滿與輕蔑。

    例:魯迅雜文中常以犀利的筆鋒諷讪時弊。

  2. 隱晦批評

    以婉轉的言語暗示批評,避免直白指責,常見于古代詩文。

    例:杜甫詩句中多有對權貴的諷讪之辭。


二、詞源解析


三、古今用法對比

時期 用法特點 示例
古代 多用于詩文批評社會現象 “文人以詩諷讪朝政。”(《宋史》)
現代 強調言語攻擊性,貶義色彩更濃 “他因諷讪同事遭人反感。”

四、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諷讪:用尖刻的話指責或嘲笑。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394頁)

  2. 《辭海》(第7版)

    以隱語譏刺,含輕蔑意味。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諷”字條)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讪”表譏笑時,常與“諷”連用,如《論語·陽貨》“惡居下流而讪上者”。

    (來源: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345頁)


五、使用注意


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諷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理解:

  1. 基本含義
    指通過諷刺、嘲笑或毀謗的方式表達對他人的不滿或貶損,結合了“諷刺”(fěng)與“毀謗/譏笑”(shàn)的雙重含義。

  2. 拼音與構成

    • 拼音:fěng shàn(注意:中誤作“nàn”,其他權威來源均标注為“shàn”)。
    • 單字解析:“諷”意為含蓄的指責或勸告,“讪”表示譏笑或難為情。
  3. 詳細解釋與曆史用例

    • 明代文獻《野獲編·科場二·出題有他意》提到:“此後諂風稍衰,而諷訕者漸出。”此處指在科舉考試中,谄媚風氣減弱後,諷刺毀謗的言論逐漸增多。
    • 行為特征:既包含言語上的尖銳諷刺,也可能帶有貶低或诽謗的意圖。
  4. 使用場景

    • 適用于對他人言行不滿時,通過間接或尖銳的方式表達批評,常見于文學批評、曆史評論或人際沖突中。
    • 需注意場合,過度使用可能導緻人際矛盾。
  5. 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譏諷、诽謗、挖苦。
    • 區别于單純諷刺(如“嘲諷”),“諷讪”更強調貶損性,甚至可能涉及不實指控。

“諷讪”是結合諷刺與毀謗的複合詞,需謹慎使用以避免負面效果。其權威解釋可參考《野獲編》等古籍用例及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敗仗班罽長安居大不易趁飯城鎮居民踟躇粹學導氣厄急放生紛至沓來幹本革僚翦氂簂蹇讷蛟螈倔然巨唐空衍款計來來去去勒派勒停哩溜歪斜理意賣廳角猛地裡民艱内卻内堂攀扯般樂瞥聞嵌縫诮難奇缺熱電熱悶入國問俗瑞聖奴贍敏生膩勢降詩卷逝死施易手鋸書符殊絕蜀中無大将﹐廖化作先鋒松風石逃奸桃李色條職通計投親香榭詳選纖維欣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