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龍飛鳳舞。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三:“山勢自西北來,如龍翔鳳舞,掀騰而下,至 鳳凰山 止。”《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掃蕩殘胡立帝畿,龍翔鳳舞勢崔嵬。” 巴人 《況锺的筆》:“我們之間……自己僅僅經過手,籤個名,隻考究自己簽名的字,是否龍翔鳳舞,足夠威勢,也算是用過筆了。”亦作“ 龍翔鳳躍 ”。 宋 蘇轼 《告文宣王文》:“詭然如龍翔鳳躍,純乎玉振而金聲。”
“龍翔鳳舞”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該成語形容氣勢奔放雄壯或姿态生動靈活,既可指自然景觀的蜿蜒壯麗,也可用于書法、舞蹈等藝術形式的飄逸有力。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或例句,可參考《雲麓漫鈔》《警世通言》等文獻來源。
《龍翔鳳舞》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非常喜慶、熱鬧的場面。它由兩個常見的中國傳統神獸組成,龍和鳳,龍翔意味着龍飛翔,鳳舞表示鳳凰翩跹起舞,象征着各種慶典、盛大的場合。這個成語所刻畫的場景通常都充滿了喜慶和熱鬧的氛圍。
對于拆分部首和筆畫,"龍"的部首是"王",筆畫數為5;"翔"的部首是"羽",筆畫數為17;"鳳"的部首是"鳥",筆畫數為9;"舞"的部首是"舛",筆畫數為11。
《龍翔鳳舞》成語最早出現在曹貴人《東籬樂府二十三首》之中,這是唐代文人多才多藝吳兢所作的一部詩集。詩中描繪了盛世的景象,其中就提到了“龍翔鳳舞”的場面。
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龍翔鳳舞」。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龍"為例,古時候的寫法是「巛辶廣」,這些字形構成了字的偏旁部首結構。"鳳"在古代則寫作「彡鳳」。
例句:這個婚禮上,喜慶的氛圍讓人感覺像是龍翔鳳舞。
組詞:龍飛鳳舞、鳳舞龍騰、雲龍風鳳。
近義詞:熱鬧非凡、歡聲雷動。
反義詞:冷清寂寥、死氣沉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