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戚继光的意思、戚继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戚继光的解释

(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山东登州(今蓬莱)人。将门出身。嘉靖后期,被调至浙东防倭。他招募义乌农民矿工,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军队,人称“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一带九战九捷,全歼倭寇。后又入福建、广东与抗倭名将俞大猷配合,消灭盘踞在福建的倭寇主力,解除东南沿海倭患。1567年奉调至蓟州,在镇十六年,修筑长城,加强战备。著有《纪效新书》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是明代著名军事家、抗倭名将,其姓名具有深刻文化内涵。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戚”作姓氏源自古代军职“戚钺”,指持斧的武官,象征其家族尚武传统;“继光”则取自《尚书·周书》“光被四表”典故,寄寓继承先贤荣光、护国安邦之意。

作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军事领域有三项核心贡献:第一,独创“鸳鸯阵”战术体系,将狼筅、藤牌等冷兵器组合运用,形成克制倭寇的阵法,《纪效新书》详细记载其“因敌制胜”的军事思想;第二,创立专业化的“戚家军”,实行募兵制改革,其部队纪律严明程度被《明史》评价为“节制精明,器械犀利”;第三,修筑长城防御体系,在蓟镇任总兵期间完善空心敌台设计,现存金山岭长城可佐证其军事工程成就。

在汉语文化语境中,“戚继光”已成为忠勇精神的代名词。其撰写的《止止堂集》收录的《韬钤深处》等诗作,展现“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家国情怀,被收入《全明诗》。当代军事院校教材《中国军事通史》将其与孙武并列为古代十大军事家,凸显其历史地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万历年间《戚少保奏议》原稿,为国家一级文物。

网络扩展解释

“戚继光”一词的解释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历史人物身份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孟诸,山东登州(今蓬莱)人,祖籍安徽定远。他是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主要成就包括:

  1. 抗倭功绩:组建“戚家军”,以严明纪律和先进战术在台州九战九捷,联合俞大猷扫平东南沿海倭患。
  2. 军事改革:撰写《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军事著作,推动火器应用与阵法创新,提出“文官治军”理念。
  3. 边防建设:调任蓟州后主持修筑长城,加强北方防御体系。

二、成语引申含义
因戚继光抗倭时表现出的坚韧精神,其名字衍生为成语,比喻勇敢顽强、不畏艰险的品质。例如:“他面对困境时展现了戚继光般的毅力。”

其他补充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军事思想或诗词作品,可查阅《纪效新书》及《止止堂集》。

别人正在浏览...

安寐闇伤安阳李百喙难辩不当事不更不营草裀侧厚策免丑化垂世觕婢黨羽丰丰風陣更覆还白和哄河泽鸿体皇暇呼瓝架挂兼存奬金贱胎借掇暨罗女靖康之变谨介卷末举要删芜客寝髡钳吝爱轮转庐山公緑耳梯马鹿易形貉一丘牛尾狸傩神求名夺利秋卿省城深念申谢瞬然署书四清跳灶王问长问短舞馆午上武装带现职萧蔘禊除稀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