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和純粹。多用以指人的精神品格。 晉 袁宏 《後漢紀·章帝紀下》:“精神平粹,萬物自得,斯道家之大旨,而人君自處之術也。”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思慮銷其精神,哀樂殃其平粹。”《世說新語·賞譽》“謂 安期 、 鄧伯道 、 趙穆 也” 劉孝标 注引《趙吳郡行狀》:“ 穆 ,字 季子 , 汲郡 人,貞淑平粹,才識清通。”《明史·商辂傳》:“ 輅 為人,平粹簡重,寬厚有容,至臨大事,決大議,毅然莫能奪。”
“平粹”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píng cuì,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平和純粹”,多用于形容人的精神品格或表達方式。以下為詳細解析:
“平粹”由“平”和“粹”二字組成:
形容人的品格
多用于描述人精神境界的平和與純粹,如《後漢紀》中提到“精神平粹,萬物自得”,或《養生論》中“哀樂殃其平粹”,均指内在修養的淳樸與超脫。
形容表達方式
指言語直截了當、不繞彎子,如現代用法中可形容說話風格簡潔明快、不摻雜複雜意圖。
現代語境中,“平粹”可引申為對簡單純粹生活态度的追求,例如不刻意追求新奇事物,保持本真(如“平淡純粹的人,隻求知道少數有用的東西”)。
“平粹”既是一種精神境界的體現,也可指表達方式的質樸無華。其核心在于“返璞歸真”,強調内在與外在的統一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參考《後漢紀》《養生論》等文獻。
《平粹》一詞指的是事物本身沒有經過任何混雜、雜質的狀态,純淨無暇的意思。它形容經過篩選、提煉之後的東西沒有摻雜任何雜質,純粹、純潔。
《平粹》這個詞的部首是白字底邊,拆分開來的話,是由兩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1.《平》部首:丶 (點)
2.《粹》部首:米 (米字旁)
3.《平》的筆畫:5畫
4.《粹》的筆畫:11畫
《平粹》是一個比較古老的詞彙,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平粹」。
在古代漢字中,「平粹」的寫法略有不同。根據古代字典的記載,「平」字的舊寫形狀類似于現在的「幹」字,而「粹」字的舊寫則是由「菐」和「粢」兩個字組合而成。
1. 他的演講簡潔明了,平粹無華,深得聽衆的贊賞。
2.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平粹之美的贊美。
3. 這個菜肴的味道非常平粹,沒有過多添加調料。
與《平粹》相關的組詞如下:
1. 平凡
2. 素淨
3. 清雅
4. 華麗
與《平粹》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純淨
2. 純潔
3. 純粹
4. 純真
與《平粹》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雜亂
2. 混雜
3. 噪雜
4. 複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