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恭姜的意思、恭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恭姜的解釋

春秋 衛 世子 恭伯 (一作 共伯 )之妻。世子早死, 恭 妻不再嫁。後泛指誓不再嫁的******。《詩·鄘風·柏舟序》:“《柏舟》, 共姜 自誓也, 衛 世子 共伯 蚤死,其妻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誓而弗許,作是詩以絶之。” 晉 潘嶽 《******賦》:“蹈 恭姜 兮明誓,詠《柏舟》兮清歌。” 清 葉廷琯 《吹網錄·守海鹽縣主簿王顼妻墓志銘》:“事夫執敬,有類於 恭姜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恭姜”是古代中國對貞節女性的典型稱謂,其典故源自《詩經·鄘風·柏舟》毛傳記載。該詞特指春秋時期衛世子恭伯之妻姜氏,其夫早逝後,她拒絕改嫁,守節終身,被後世奉為婦德典範。

據《列女傳·貞順篇》所述,恭姜在夫死後“執貞守一,宮闱肅然”,甚至以“吾聞之婦人義無二醮”為由拒絕父母勸嫁,其言行成為封建時代女性道德教育的範本。漢代班昭在《女誡》中引其事迹,強調“婦不二適”的倫理準則。

該典故在《後漢書·列女傳序》中被列為“四行”(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的實踐典範,明清時期更通過《閨範圖說》等通俗讀物廣泛傳播,形成特定的文化符號。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貞節觀念在現代社會已具有曆史局限性,應結合時代背景辯證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恭姜”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用于代指守節不嫁的寡婦的典故,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1. 詞源與背景
    恭姜是春秋時期衛國世子恭伯(一作“共伯”)的妻子。世子早逝後,她拒絕再嫁,堅守節義,成為古代婦女守節的典範。後世以“恭姜”泛指矢志守寡、不再改嫁的女性。

  2. 引申象征意義
    該詞承載了傳統倫理中對女性“從一而終”的道德要求,常用于贊頌寡婦的貞節行為。例如晉代潘嶽《寡婦賦》寫道“蹈恭姜兮明誓”,即以她為守節典範。


文獻依據

  1. 《詩經·鄘風·柏舟》
    據序文記載,《柏舟》為“共姜自誓”之作,描述衛世子共伯早逝後,其妻共姜(即恭姜)拒絕父母逼其改嫁的決心。
    注:“共姜”與“恭姜”實為同一人,因古代文字通假或傳抄差異導緻寫法不同。

  2. 後世引用

    • 晉代潘嶽《寡婦賦》以“恭姜”喻指守節寡婦。
    • 清代葉廷琯在墓志銘中稱贊某女性“有類于恭姜”,進一步強化其象征意義。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讨其曆史演變或文學引用,可參考《詩經》注疏及漢晉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鏊硯八座尚書邊餉裱工槟樹趁趁摸摸辰太車人吹肚魚雌遜從牛單位單元額題芳香酸飯轍府堂公薦公塾觀榭滾動軸承害發鴻案相莊胡扯淡加班佳辰踐躏減慢吉佃王荊棘剌徑隧酒筒郡城兩牍戀留淩風舸霤槽瞞天昧地沒前程橋涵輕薄铨别取齊屈戌兒認息商港商品糧師谟室隅素牀邃沖讨呵欠謄拓銅陛婉慧穩穩紮紮五甲無執香火因緣謝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