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valry man] 騎兵
騎兵。《明史·流賊傳·李自成》:“戰久不勝,馬兵佯敗誘官兵,步卒長鎗三萬,擊刺如飛,馬兵回擊,無不大勝。” 清 薛福成 《應诏陳言疏》:“查各省緑營舊制,馬兵月餉銀二兩。” 沉從文 《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一課》:“革命後地方不同了一點,綠營制度沒有改變多少……馬兵仍照舊把馬養在家中。”
“馬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騎兵,即古代戰争中騎馬作戰的士兵。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或文獻原文,可參考《明史》《六部成語注解》等典籍。
《馬兵》指的是騎兵,是由馬匹駕馭的軍人。馬兵通常用于快速機動和突襲作戰,是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在戰争中,馬兵的機動性和沖鋒力使其成為戰場上的主力軍。
《馬兵》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馬”和“人”部。其中,“馬”部在《康熙字典》中位于第187頁,表示與馬有關的字;“人”部代表人類。根據筆畫,寫作《馬兵》需要12個筆畫。
《馬兵》這個詞源于古代中文,馬匹作為古代戰争中重要的武器之一,騎兵自然成為一支關鍵性的軍種。在古代,馬兵的作用不僅僅是沖鋒突擊,還可以進行偵察、追擊等任務。馬兵體現了古代軍事戰略和戰鬥方式的特點。
《馬兵》的繁體字為「馬兵」。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通常有篆書、隸書、楷書等多種形式。關于《馬兵》的古代寫法,可以根據具體時期和不同書法家的風格而有所不同。然而,無論寫法如何變化,字義都是代表騎兵這一概念。
1. 骁勇善戰的馬兵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
2. 他參軍後成為一名優秀的馬兵,赢得了許多戰鬥的勝利。
1. 騎兵
2. 馬匹
3. 駿馬
4. 馬術
1. 騎士
2. 騎兵團
3. 長槍兵
4. 馬背上的戰士
步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