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樂。 漢 張衡 《東京賦》:“君臣歡康,具醉熏熏。” 三國 魏 曹植 《大魏篇》詩:“陛下臨軒笑,左右鹹歡康。” 宋 劉筠 《大酺賦》序:“臣今所賦者,但述海内豐盛,兆庶歡康,為負暄獻芹之比爾。”
“歡康”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uān kāng,其核心含義是“歡樂”,常用來描述喜慶、安康的氛圍。以下是詳細解釋:
“歡”指快樂、高興,“康”則包含健康、安康之意,組合後整體強調“歡樂與安康并存的狀态”。該詞多用于文學語境,尤其在古代詩文中常體現君臣同樂或盛世景象。
“歡康”與“康樂”“歡慶”等詞義相近,但更側重“歡樂與安康的雙重内涵”。其反義詞可對應“憂患”“悲苦”等表達負面狀态的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東京賦》《大魏篇》等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歡康》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歡樂和康複,表示人們快樂和身體健康的狀态。
《歡康》字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欠”部,右邊是“廣”部。共有8個筆畫。
《歡康》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見于《史記·平準書》。繁體字為「歡康」。
在古代,漢字《歡康》的寫法稍有不同。左邊的“欠”部寫作“亡”,右邊的“廣”部寫作“厶”。整體形狀較為繁瑣。
1. 他度過了一個歡康的假期,玩得非常開心。
2. 經過治療,他的病情正在歡康地好轉。
1. 歡康樂園
2. 康複訓練
3. 歡樂天地
4. 康複中心
1. 快樂
2. 幸福
3. 愉悅
4. 樂觀
1. 悲傷
2. 疾病
3. 憂慮
4. 不健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