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素王的意思、素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素王的解釋

(1).上古帝王。《史記·殷本紀》:“ 伊尹 處士, 湯 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 湯 ,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司馬貞 索隱:“素王者,太素上皇,其道質素,故稱素王。”

(2).猶空王。謂具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帝王之位者。《莊子·天道》:“以此處下,玄聖、素王之道也。” 郭象 注:“有其道為天下所歸,而無其爵者,所謂素王自貴也。” 漢 賈誼 《過秦論下》:“諸侯起於匹夫,以利會,非有素王之行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是以能立素王之業者,不必東 魯 之 丘 。” 胡思敬 《政變月記》:“方今聖人在上,奮發有為。 康有為 必欲以衰 周 之事,行之今時,恐人人存改制之心,人人謂素王可作。”

(3).指 孔子 。 漢 王充 《論衡·定賢》:“ 孔子 不王,素王之業在《春秋》。”《淮南子·主術訓》:“ 孔子 之通,智過於 萇宏 ,勇服於 孟賁 ……然而勇力不聞,伎巧不知,專行教道,以成素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玄聖創典,素王述訓。” 唐 劉滄 《經曲阜城》詩:“三千弟子标青史,萬代先生號素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鬨丁》:“百尺翠雲巔,仰見宸題金匾;素王端拱, 顔 曾 四座冠冕。” 陳去病 《自兖州過曲阜谒聖廟孔林》詩之二:“《春秋》素王業,今古復焉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素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上古帝王
    指遠古時期具有質樸德行的統治者。如《史記·殷本紀》提到伊尹曾與商湯讨論“素王及九主之事”,司馬貞索隱解釋為“太素上皇,其道質素,故稱素王”。

  2. 有德無位的“空王”
    源自道家思想,指具備帝王德行卻未居其位的人。《莊子·天道》提到“玄聖、素王之道”,郭象注解為“有其道為天下所歸,而無其爵者”。

  3. 孔子的尊稱(核心含義)
    漢代儒家學者認為孔子雖無帝王之位,卻通過《春秋》制定理想的政治法則,故尊其為“素王”。如董仲舒提出“素王之文在《春秋》”,王充《論衡》稱“孔子不王,素王之業在《春秋》”。
    補充背景:漢朝人因孔子相貌與劉邦相似(帝王之相),進一步強化了這一稱號,隱含“虛龍假鳳”的隱喻。


擴展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曆史文獻中多指孔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素王:概述與來源

《素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一個在美德和品德方面非常出色的人。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王”,其左邊是“素”。具體的拆解結構如下:

因此,這個詞的意義可以解讀為“具備純潔樸素品質的王者”。其在古代傳世文獻中的出現頻率相對較低,但其内涵使其成為時至今日仍然被大衆尊重和崇拜的形象。

繁體字、古時漢字寫法和筆畫

雖然《素王》這個詞在繁體字中沒有特定的寫法,但是可以将其拆分部分輸入繁體字軟件進行組合來得到相應的繁體字。古代漢字對《素王》的寫法并沒有一緻的規範,常常将字的結構和形狀稍作調整以符合當時的文化審美觀。根據不同的書法家和曆史時期,其筆畫也會有所不同。

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素王》的例句:

  1. 他的言行始終展現出新時代青年應有的《素王》風範,受到了廣大人民群衆的喜愛。
  2. 這位領導具備着遠見卓識、高尚情操,他是我們心中的一位真正的《素王》。
  3. 在他的引領下,公司獲得了***************,他被譽為商業領域的《素王》。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以下是與《素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綜上所述,《素王》是指具備純潔樸素品質的王者。這個詞的來源不太明确,但它憑借其深刻的内涵而受到人們的尊崇和崇拜。我們可以使用《素王》來形容那些在品德和美德方面出色的人,也可以通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來擴展對其意義的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