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 歐陽修 梅堯臣 等在 洛陽 時組織的詩社。 宋 歐陽修 《酬孫延仲龍圖》詩:“洛社當年盛莫加, 洛陽 耆老至今誇。” 清 趙翼 《新春招程霖岩湯蓉溪二丈暨莊學晦家緘齋小集》詩:“作詩傳他年,或可洛社繼。”
(2).即洛陽耆英會。 宋 蘇轼 《司馬君實獨樂園》詩:“先生卧不出,冠蓋傾洛社。” 葉敬常 《上巳日同哲夫寄芳微之毅白諸社友北郊修禊》詩:“雅集 蘭亭 洵樂事,相逢洛社有耆英。”參見“ 洛陽耆英會 ”。
(3).洛陽社的簡稱。 宋 劉克莊 《念奴嬌·壽方德潤》詞:“洛社自佳, 鏡湖 雖好,莫問君王乞。”參見“ 洛陽社 ”。
“洛社”一詞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與地理背景分兩類解釋:
宋代詩社
指北宋歐陽修、梅堯臣等文人在洛陽組織的文學團體,以詩文唱和為主要活動形式。
例證:歐陽修詩句“洛社當年盛莫加,洛陽耆老至今誇”即描述其盛況。
洛陽耆英會
代指北宋司馬光、富弼等名士在洛陽發起的老年文人集會,後成為文人雅集的代稱。
洛陽社的簡稱
廣義上可指洛陽地區的文人社團或地方組織。
指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的洛社鎮,其内涵包括:
曆史淵源
文化特色
現代發展
通過整治運河生态、建設攝影小鎮等舉措,融合傳統與新興産業。
“洛社”既可指宋代文人團體及雅集活動,亦為無錫千年古鎮之名,兩者均體現深厚文化底蘊。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地方發展細節,可查閱相關文獻或地方志。
洛社(luò sh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洛”和“社”。
“洛”字的部首是“氵”,總共有7畫。而“社”字的部首是“示”,總共有7畫。
“洛社”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在這本古籍中,洛社被描述為一個神秘的地方,是人們前往祭祀神靈和祖先的場所。
“洛社”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洛社」。
古代漢字寫法通常不同于現代漢字,所以“洛社”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許差異。然而,由于沒有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的資料,我們無法給出确切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1. 今天我們将前往洛社,祭拜我們的祖先。
2. 洛社是中國古代人們尋求神靈保佑和祝福的地方。
洛社沒有很多常用的組詞,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完整的詞語。但可以組成一些詞語,如洛陽、社會等。
近義詞:洛社的近義詞包括洛邑、社稷、社壇等。
反義詞:洛社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