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虺蜮的意思、虺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虺蜮的解釋

(1) [venomous snakes,and fabulous tortoise-like creatures the sand cast out of whose mouth is bilieved deadly to humans]∶毒蛇和含沙射影的蜮

壇羅虺蜮。——南朝宋· 鮑照《蕪城賦》

(2) [a treacherous and malicious person]∶比喻陰險惡毒的人

前有虎兕後虺蜮。——明· 何景明《行路難》

詳細解釋

螫人的毒蛇和含沙射影的蜮。亦比喻陰險惡毒的害人者。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壇羅虺蜮,階鬭麏鼯。” 唐 柳宗元 《<武岡銘>序》:“我老洎幼,由公之仁,小不為虺蜮,大不為鲸鯢,恩重事特,不邇而遠,莫可追已。” 宋 陸遊 《南唐書·江文蔚傳》:“今民多饑饉,政未和平,東有伺隙之鄰,北有霸強之國,市裡訛言,遐邇危懼,陛下宜軫慮殷憂,誅鉏虺蜮。” 明 何景明 《行路難》詩之三:“相攻拔劍欲有適,前有虎兕後虺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虺蜮”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uǐ yù,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字面意義


  1. 指一種毒蛇,常見于古代文獻,如《詩經》《楚辭》中均有記載。

  2. 傳說中生活在水中的怪物,能含沙射影傷人,被其影子射中者會生病甚至死亡。

二、比喻意義

虺蜮合稱,比喻陰險惡毒的害人者。

三、出處與文學引用

  1. 南朝宋·鮑照《蕪城賦》
    名句“壇羅虺蜮,階鬭麏鼯”描繪荒城廢墟中遍布毒蟲異獸,暗喻環境險惡。
  2. 唐代柳宗元《武岡銘》序
    用“虺蜮”指代禍亂百姓的惡人,強調其危害性。

四、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虺蜮”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形容心術不正、手段陰險之人,例如“鬼蜮伎倆”一詞即源于“蜮”的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二

《虺蜮》的意思

《虺蜮》是一個描述動物形态的詞語,它指的是蛇的形狀。根據相關記載,它的形态如同有腳的蛇。正因其特殊的形狀,它通常被用于形容奇特、怪異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虺蜮》的拆分部首有虍和虍,拆分筆畫分别是9畫和9畫。

來源和繁體

《虺蜮》是古漢字,源自于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在傳說中,人們相信有一種神秘的生物長得像蛇卻能行走,因此演化為形容非凡的事物的象征。

繁體《虺蜮》的寫法為「蟲」,沒有實質性的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虺的寫法為「軬」,蜮的寫法為「覀又」,沒有蛇的意象 。而後來的發展中,漢字逐漸演變,虺的形态被修正為「虍虍」,蜮的形态則被簡化為了「虍虍貝」的形式。

例句

虺蜮之形,獨具特色。

這座廟宇有着虺蜮般奇特的雕塑。

組詞

虺蜮的組詞可以有:
- 虺蜮之形(形容獨特的形态)
- 虺蜮般(形容奇特、離奇)

近義詞

虺蜮的近義詞有:
- 奇形怪狀
- 獨特異常

反義詞

虺蜮的反義詞有:
- 一般常見
- 普通平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