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報更用的銅闆。 明 高啟 《馬璘畫》詩:“風傳漏闆還堪數,月混梨花不易尋。”
“漏闆”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事物中缺失或遺漏的部分,常用于比喻工作、任務或團隊中的不完整或疏忽。例如:“項目因資金漏闆導緻進度滞後。”這一用法強調整體中的關鍵缺失,可能影響最終結果。
指古代報更用的銅闆,用于傳遞時間信號。如明代詩人高啟的詩句“風傳漏闆還堪數”中,“漏闆”即指此物,屬于計時工具的一種。
在玻璃制造中,指一種用于控制玻璃液流動和溫度的設備,确保纖維成型質量。此解釋多見于特定技術文獻,日常使用較少。(注:該釋義來自低權威性網頁,需結合專業資料進一步驗證)
如需更多信息,可參考查字典或滬江詞典等來源。
《漏闆》是一個漢字詞語,多用于形容建築物地闆出現破損或不完整的現象。它的意思是地闆上有缺陷,出現漏洞或破損的情況。
《漏闆》這個詞的字形由部首組成。它的部首是“氵”,意為“水”,而其餘部分是“陳”,代表着建築物的地闆。它的構成共有7個筆畫。
《漏闆》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它是由陳元靓在《庸言類函》一書中提出的,用于形容木質地闆的破損現象。在繁體字中,漏闆字的“陳”部分被寫成 “陣”。
在古代,漏闆可以被寫成“漏版”。這種寫法是在字形上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1. 這間房子的地闆有好幾塊漏闆。
2. 因為地震,整個建築物的地闆都發生了漏闆的現象。
漏洞、地闆、破損、建築物、缺陷
地闆缺口、壞闆、破洞
完整、完好、無缺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