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苦;勤勞。 明 李東陽 《可閑堂詩序》:“以髫丱應門戶,晨夕劬勩,不遺餘力。”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民利》:“留都地在輦轂,有昔人龍袖驕民之風,浮惰者多,劬勩者少。” 清 錢謙益 《天河公生圹志》:“公今年八十,筋力方剛,博弈談嘯,濡翰盡數紙,傴僂俯躬,不告劬勩。”
“劬勩”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由“劬”和“勩”兩個單字組成:
劬(qú)
本義指勞苦、勤勞,常見于古漢語。例如《詩經·邶風·凱風》中的“劬勞”,形容父母養育子女的辛勞。
勩(yì)
意為疲勞、器物磨損,也指因長期使用而損耗。如《詩經·小雅·雨無正》中的“莫知我勩”,表達無人知曉自己的勞苦。
組合義
“劬勩”為同義複合詞,強調極度的辛勞與疲憊,多用于形容身體或精神上的長期勞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可能出現在古籍或方言中。若需表達類似含義,更常見的詞彙是“劬勞”“辛勞”等。
注意:由于該詞生僻,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确認其用法,或檢查是否為“劬勞”等詞的誤寫。
《劬勢》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努力、奮鬥。它的部首是力,并且由“助”和“勢”兩個部分組成。在拆分筆畫方面,它總共有10筆。
《劬勢》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漢語大詞典》和《漢字源流字府》這兩本辭書。具體詞義的解釋和用法還需要根據上下文來确定。
劬勢的繁體字形狀和簡體字一樣,沒有具體的繁體字形式。
在古時候,劬勢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然而,目前沒有具體的資料可以确認古代的寫法。
1. 他一直劬勢,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2. 這個項目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劬勢,才能取得成功。
劬勢的組詞:劬勢力、劬勢為、劬勢奮鬥。
劬勢的近義詞:努力、拼搏、奮發。
劬勢的反義詞:懈怠、放棄、消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