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劬勩的意思、劬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劬勩的解釋

勞苦;勤勞。 明 李東陽 《可閑堂詩序》:“以髫丱應門戶,晨夕劬勩,不遺餘力。”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民利》:“留都地在輦轂,有昔人龍袖驕民之風,浮惰者多,劬勩者少。” 清 錢謙益 《天河公生圹志》:“公今年八十,筋力方剛,博弈談嘯,濡翰盡數紙,傴僂俯躬,不告劬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劬勩(qú yì)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合成詞,多用于形容勞苦、辛勞的狀态。以下是具體解析:

  1. 基本釋義

    劬勩由“劬”與“勩”組合而成。“劬”本義為勞苦、勤勞,如《詩經·小雅·蓼莪》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勩”讀作“yì”,意為疲倦、辛勞,如《說文解字》釋“勩,勞也”。兩字連用,強調長期勞作帶來的身心疲憊。

  2. 出處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如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中曾用“劬勩于典籍”形容治學的勤苦。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作為書面語表達對艱苦工作的描述,例如“劬勩一生,不辭辛勞”。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包括“劬勞”“勤勩”“勞瘁”等,反義詞則如“安逸”“悠閑”。需注意語境差異,例如“劬勩”更偏向體力或心力持續消耗的狀态。

  4. 權威參考來源

    詞義解析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版)對“劬”“勩”的釋義,以及《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修訂版)對合成詞的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劬勩”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由“劬”和“勩”兩個單字組成:

  1. 劬(qú)
    本義指勞苦、勤勞,常見于古漢語。例如《詩經·邶風·凱風》中的“劬勞”,形容父母養育子女的辛勞。

  2. 勩(yì)
    意為疲勞、器物磨損,也指因長期使用而損耗。如《詩經·小雅·雨無正》中的“莫知我勩”,表達無人知曉自己的勞苦。

組合義
“劬勩”為同義複合詞,強調極度的辛勞與疲憊,多用于形容身體或精神上的長期勞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可能出現在古籍或方言中。若需表達類似含義,更常見的詞彙是“劬勞”“辛勞”等。

注意:由于該詞生僻,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确認其用法,或檢查是否為“劬勞”等詞的誤寫。

别人正在浏覽...

案殺百怨鮑家句鄙惡廁籌承露盤程糜吃硬不吃軟崇庳翠剡玷冒殿庭獨樹反比例方便防輔飛崿肺痨豐熟符應各抒所見寡民漢恩河脣宏深淮南王活計見智見仁激伶金菊今隸钜夫浪淘淘亮詧涼德嘹唳躐升裡勾外聯立品犂庭掃穴論授露原形漫空眉毛沒完沒了梅雪諀訿齊盟頃刻親密全影少數民族漱盥四不相瑣瑣葡萄泰勒脫戶像塔洗床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