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犬兔俱斃的意思、犬兔俱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犬兔俱斃的解釋

《戰國策·齊策三》:“ 齊 欲伐 魏 , 淳于髠 謂 齊王 曰:‘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韓子盧逐東郭逡,環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於前,犬廢於後,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勌之苦而擅其功。’”後因以“犬兔俱斃”喻雙方同歸于盡。《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 廢帝 怒曰:‘ 德鈞 父子握彊兵,求大鎮,苟能敗 契丹 而破 太原 ,雖代予亦可。若翫寇要君,但恐犬兔俱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犬兔俱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争鬥雙方因過度消耗而同歸于盡,最終讓第三方獲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釋義與出處

  1. 基本含義
    字面指狗和兔子都死亡,比喻敵對雙方在激烈争鬥中耗盡力量,最終兩敗俱傷。
    拼音:quǎn tù jù bì;近義詞:兩敗俱傷、同歸于盡。

  2. 典故來源
    出自《戰國策·齊策三》:戰國時,齊國大臣淳于髡用“韓子盧(疾犬)追逐東郭逡(狡兔),兩者繞山追逐至死”的寓言,勸谏齊宣王放棄攻打魏國,避免齊、魏相争而讓秦、楚坐收漁利。


二、典故詳解

  1. 故事背景

    • 韓子盧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東郭逡是海内最敏捷的兔子。兩者相遇後展開生死追逐,繞山三圈、騰躍五次,最終雙雙力竭而亡。
    • 農夫路過,輕松撿走犬兔,未費力氣便得利。
  2. 現實映射
    淳于髡以此警示齊王:若齊、魏長期交戰,雙方國力耗竭,強敵秦國和楚國将如農夫般趁機得利。


三、寓意與啟示

  1. 核心寓意

    • 避免無謂争鬥:過度對抗會導緻雙方受損,甚至為他人創造機會。
    • 權衡得失:決策前需考慮長遠利益,而非一時勝負。
  2. 現實應用
    例如商業競争中,兩家企業若陷入惡性價格戰,可能導緻利潤驟降、雙雙破産,被其他企業取代。


四、用法與結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原文,可參考《戰國策·齊策三》或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犬兔俱斃》的意思

《犬兔俱斃》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狗和兔子一起被殺。它通常用來形容兩個互相相鬥的對手同時失去了生存的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犬(犭)和兔(⺍)。犬部意味着與犬有關,兔部意味着與兔有關。它的總筆畫數是16畫。

來源

《犬兔俱斃》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王陽傳》中。傳說中的王陽是漢朝時期的一位儒家學者,他在一次比賽中失敗後,辭去官職并隱居山林,因為對自己的失敗感到非常羞愧和内疚。據說,王陽在一次狩獵中遇到了一隻兔子,他試圖用箭射殺兔子,但兔子的飛奔速度讓他無法命中目标。就在他苦苦追逐兔子時,一隻狗突然沖了出來,撞倒了王陽。王陽憤怒地将箭射向狗和兔子,結果兩者都中箭而亡。這個故事成為後來形成這個成語的源頭。

繁體

繁體字的《犬兔俱斃》是「犬兔俱斃」。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犬的部首是犭,兔的部首是⺍。犭可以表示與肉有關的意思,⺍表示動物的意思。

例句

1. 他們兩個是工作競争對手,但最後竟然犬兔俱斃了。

2.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争鬥的雙方往往最終會犬兔俱斃。

組詞

犬兔俱斃沒有常見的組詞。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兩敗俱傷、同歸于盡。

反義詞:和諧共處、互惠互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