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逢掖的意思、逢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逢掖的解釋

(1).寬大的衣袖。《禮記·儒行》:“ 丘 少居 魯 ,衣逢掖之衣;長居 宋 ,冠章甫之冠。”因指儒生所穿之衣。《後漢書·盧植傳》:“ 子幹 兼姿,逢掖臨師。” 南朝 梁 範缜 《神滅論》:“捨逢掖,襲橫衣,廢俎豆,列瓶鉢,家家棄其親愛,人人絶其嗣續。” 宋 司馬光 《和邵興宗<秋夜學舍宿直>》:“直舍逍遙度清夜,蹔投逢掖解儒冠。” 清 吳偉業 《送宛陵施愚山提學山東》詩:“ 魯 儒好逢掖,傴僂循牆東。”

(2).指儒生。 唐 柳宗元 《答貢士元公瑾論仕進書》:“足下之行, 汝南 周潁客 又先唱之矣,逢掖之列,亦以加慕。”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高蟾》:“詩體則氣勢雄偉,态度諧遠,如狂風猛雨之來,物物竦動,深造理窟,亦一奇逢掖也。”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七:“常見翁孺婦人入寺觀,每悚然拜跪;入學宮,則廢然而返;即逢掖亦無肅心虔禮,何也?”

(3).指儒學。 唐 劉禹錫 《遊桃源一百韻》:“紛吾本孤賤,世業在逢掖。” 清 錢謙益 《宋王叔安<雅堂集>序》:“而吾所稱 葉生 者,窮老逢掖,墓木已拱,不若膏唇拭舌之流可以助予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逢掖”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寬大的衣袖
    最初指古代儒生所穿的寬袖服飾,源自《禮記·儒行》記載:“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這裡的“逢掖”特指袖子寬大的儒服,象征儒者的身份。

  2. 代指儒生
    因儒生常穿此類服飾,後引申為對讀書人的稱呼。例如《後漢書·盧植傳》提到“逢掖臨師”,即以“逢掖”指代儒生。

  3. 泛指儒學
    唐代柳宗元在《答貢士元公瑾論仕進書》中寫道“逢掖之列,亦以加慕”,此處“逢掖”擴展為儒學或儒家文化的象征。


二、文化典故


三、總結

“逢掖”從具體服飾發展為對儒生及儒學的代稱,體現了古代服飾文化與身份認同的緊密關聯。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常見于儒家經典及曆史文獻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逢掖》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逢》和《掖》。《逢》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辶部,表示走的意思,右邊是雲部,表示接觸的意思。《掖》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扌部,表示手的意思,右邊是日部,表示接納的意思。 《逢掖》這個詞的來源與古代宮廷有關。在古代,皇帝經常在宮廷的掖庭與臣子相見,因此《逢掖》就代表着與皇帝相見、與尊貴的人交流的意思。 《逢掖》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關于《逢掖》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很遺憾,我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來給予準确的回答。 以下是一個例句:“我很榮幸能夠逢掖皇上,向他彙報工作。” 與《逢掖》相關的組詞有:逢迎、逢人、逢場作戲等。近義詞可以是:見面、相見。反義詞可以是:失敬、遠離。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