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稅喪的意思、稅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稅喪的解釋

謂過期而服喪。《禮記·喪服小記》:“生不及祖父母、諸父母昆弟,而父稅喪,己則否。” 鄭玄 注:“今其死於喪服年月已過乃聞之,父為之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稅喪”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從構詞法和古典文獻中溯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稅”通“脫”,指解除、去除;“喪”指喪禮相關的禮儀規範。二者組合後,“稅喪”特指古代喪禮結束後解除喪服的儀式,标志着正式結束服喪期。

該詞最早見于《禮記·喪服小記》:“稅喪者,先王之所以節哀也。”此處強調稅喪儀式對情感調節的社會功能。鄭玄注曰:“稅者,猶脫也,謂除喪也。”印證了其作為禮儀節點的性質。從《儀禮·士虞禮》記載的“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禫”流程來看,稅喪應發生在三年喪期屆滿時的禫祭環節。

現代語境中,“稅喪”主要應用于古代禮制研究領域,如彭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中将其界定為“喪期終止時解除喪服的儀式程式”,體現儒家“喪緻乎哀而止”的倫理觀。該詞的權威性解析可參考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禮記正義》及上海古籍出版社《儀禮譯注》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稅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解釋較為統一,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過期而服喪,即因未能及時得知親人去世的消息,在喪期結束後補行喪禮。

二、出處與背景

源自《禮記·喪服小記》:

“生不及祖父母、諸父母昆弟,而父稅喪,己則否。”
鄭玄注:“今其死於喪服年月已過乃聞之,父為之服。”
(意為:若子女出生時未見過祖父母等親屬,父親需補服喪禮,子女則無需補服)。

三、詞源解析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以下情況:

  1. 因地理阻隔或信息延遲,未能及時參與喪禮;
  2. 因特殊原因(如戰争、流放)錯過喪期;
  3. 古代禮法中對親屬關系遠近的差異化規定。

提示: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研究時可參考《禮記》及漢代鄭玄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案衍保丁诐遁柄用逼遣采清漕粟癡漢叱叫呆厮單注放教房契仿象蕃酋肥潤斧質剛梗閣兒割正詭億鼓脇澔澔還口願毀宅簡澹紀傳機栝狂犬爛柯人雷填陵火龍麝龍王兵賣官鬻獄媚竈墨楮摩肩旁若無人批準書前晚七寶粥诠補全人驅羊攻虎人歡馬叫容台乳養松風亭棠梨投地望火馬文約五端物傷其類無為而治鄉壯顯示小竢嚣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