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行禮之台。《淮南子·覽冥訓》:“容臺振而掩覆。” 高誘 注:“容臺,行禮容之臺。” 俞樾 《群經平議·禮記三》:“禮以容儀為主,故行禮之臺謂之容臺。” 唐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懷》:“赫赫容臺上,千祀耀平津。”
(2).禮署、禮部的别稱。《史記·殷本紀》“表 商容 之閭” 司馬貞 索隱引 漢 鄭玄 雲:“ 商 家典樂之官,知禮容,所以禮署稱容臺。” 宋 洪邁 《容齋隨筆·京師老吏》:“容臺之職,唯當秉禮。” 明 阮大鋮 《燕子箋·授畫》:“下官 酈安道 便是,早官翰苑,忝陟容臺。” 清 方文 《送姜如農明府擢儀部》詩:“容臺備禮樂,萬古生輝光。”
“容台”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兩種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行禮之台
指古代舉行禮儀的場所,常用于描述禮儀活動的建築設施。該含義可追溯至《淮南子·覽冥訓》中“容台振而掩覆”的記載,東漢學者高誘注釋為“行禮容之台”。唐代任希古的詩句“赫赫容台上,千祀耀平津”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禮部/禮署的别稱
古代禮部是掌管禮儀、祭祀等事務的官署,因此“容台”被借代為禮部的代稱。如《史記·殷本紀》索隱引鄭玄雲“商家典樂之官,知禮容,所以禮署稱容台”。明代阮大铖《燕子箋·授畫》中“忝陟容台”即指擔任禮部官職。
注意:部分網頁(如)提到“容台”有“寬容”的引申義,但此說法未見于古籍及權威辭書,可能為現代對字面義的誤讀。建議以古代文獻中的兩種核心含義為準。
容台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可以作為名詞或動詞使用。以下将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進行介紹。
容台的拆分部首是宀(mián)和台(tái),共計10個筆畫。
容台的字義源自于《禅經·觀勝作》:“金色台蹋,妙若神幡,鬣冕其狀,俯伏獨憩。”其指的是金色的高台。在繁體字中,容台的寫法為“宂臺”。
在古時候,容台的字形有一些變化。如在《康熙字典》中,容台的寫法為“宂臺”(宀為宇字形,臺為台字形)。
1. 小姑娘站在容台上向着遠方眺望。
2. 這座古老的廟宇有一個金色的容台。
組詞:容器、容納、容貌
近義詞:包容、寬恕、容忍
反義詞:排斥、拒絕、不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