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xecutioner's block and cleaver] 即“斧锧”,古代一種腰斬刑具。将人放在質(砧闆)上,用斧砍斷
見“ 斧鑕 ”。
"斧質"是古代漢語中表示刑具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和文獻兩方面解析:
一、構詞釋義 "斧"指代刑斧(斫首工具),"質"通"锧",指砧闆。《漢語大詞典》指出該詞屬于"斧钺與砧闆"的組合刑具,受刑者伏于砧闆上接受斬刑。其異體字寫作"鈇質","鈇"特指刑斧,《說文解字》釋為"莝斫刀",即鍘草刀引申為刑具。
二、文獻實證 《史記·項羽本紀》載"将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鈇質,妻子為僇乎",《漢書·張蒼傳》亦有"蒼當斬,解衣伏質"的記載,均印證其作為死刑刑具的功用。
三、曆史流變 該刑具主要存在于先秦至秦漢時期,東漢鄭玄注《周禮》時稱"斬以鈇钺,若今腰斬",表明其形制與腰斬刑具有承襲關系。隨着法制演變,隋唐後逐漸被其他死刑方式取代。
“斧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斧質(拼音:fǔ zhì)指古代一種腰斬刑具,由斧頭和砧闆(質)組成。行刑時,犯人被置于砧闆上,用斧頭砍斷身體。
刑具構成
曆史用例
引申含義
現代漢語中,“斧質”已不再使用,僅見于古籍或曆史文獻中,用于描述古代刑罰制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刑具或相關曆史背景,可參考《漢書》《呂氏春秋》等文獻。
暗寫白房子拜橋背本趨末陂阤本據纏絃齒爵闖破盜泉大水肚當惰性氣體飛檐走脊奉佐奮讨黼蔀黻紀幹奴共計過隙白駒行僞和山煥映簡賤疾忙金善寶酒妓技養句押刻忍老糟頭鍊液飉戾六院流鄭冒認米錦畝畹嗯嗯呃呃拟谕橋托颀典齊人秋物峮嶙任咎掃邊眚慝釋淚屬棺殊效天目山填淤同功一體恫鳏香朗校察黠人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