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漕粟的意思、漕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漕粟的解釋

通過水道運送糧食。《管子·輕重戊》:“ 齊 即令 隰朋 漕粟於 趙 , 趙 糴十五。”《史記·河渠書》:“異時 關東 漕粟從 渭水 上,度六月而罷,而漕水道九百餘裡。” 清 袁枚 《隨園隨筆·漕粟不始于蕭何》:“《史記》:‘ 秦 攻 匈奴 ,飛芻挽粟起于 黃腄 、 瑯琊 ,轉輸 河 北,率三十鐘而緻一石。’是漕粟不始于 蕭何 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漕粟是由"漕"與"粟"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古代通過水路運輸的糧食。《漢語大詞典》将"漕"解釋為"通過水道轉運糧食"(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6卷),"粟"則特指未脫殼的谷粒,後泛指糧食作物(來源: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

該詞最早見于《史記·平準書》中"漕轉山東粟"的記載,專指秦漢時期通過運河系統向都城運輸的稅糧。其運輸系統包含三個關鍵要素:

  1. 漕渠:專門開鑿的運輸水道
  2. 漕船:可載400-600石的平底運輸船
  3. 漕卒:專業運輸隊伍

在曆史演變中,漕粟制度經曆了三個階段發展:

據《中國水利史綱要》統計,明清兩代通過漕粟運輸的糧食約占全國稅糧總額的12%-15%,成為維系中央集權的重要經濟命脈(來源:中國水利出版社《中國水利史綱要》)。該制度于1901年廢止,但其形成的運河網絡至今仍在發揮航運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

“漕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漕粟”指通過水道運輸糧食。其中:

二、曆史用例

  1. 《管子·輕重戊》記載:“齊即令隰朋漕粟于趙”,說明春秋戰國時期已通過水路向别國運送糧食。
  2. 《史記·河渠書》提到關中地區從渭水漕運糧食需耗時六個月,凸顯古代漕運的艱難。
  3. 清代袁枚在《隨園隨筆》中考證,漕粟制度并非始于漢代蕭何,秦代已有相關記載。

三、補充說明

漕粟是古代經濟與交通結合的典型制度,尤其在缺乏陸路運輸條件的時期,水路成為糧食調配的核心方式。該詞反映了古代國家對糧食戰略儲備和區域資源調配的重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漕運制度或相關文獻,可參考《史記》《管子》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挨闆子拜盟虣阚并駕鋋矛觸戰帝釋飛譽奮張浮宂幹幹淨淨感冒溝樓行間煥燦鹣鹣嬌豔節流積候颏頰空乏困劣狼貪郎衣療憂靈波梅吹敏疾憫惜密商謀畔倪煥之牆頭遷化千歲棋高一着縛手縛腳清剿酋酋企足而待绻結仁政三屍神山崩燒煉慎身修永射鴨首肯心折霜情樹菓順筊太太胎性湯顯祖撻市天阙條彙頹塞推選兔縷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