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旁若無人的意思、旁若無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旁若無人的解釋

[self-assured or supercilious] 雖然有人在旁邊,但好像沒看見。形容态度自然。亦形容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裡

扪虱而談,旁若無人。——《晉書·王猛傳》

詳細解釋

(1).雖有人在側而視若無睹。形容自行其事,不顧别人的态度或反應。《史記·刺客列傳》:“ 高漸離 擊築, 荊軻 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 李載 者, 燕 代 豪傑。常臂鷹攜妓以獵,旁若無人。” 清 許秋垞 《聞見異辭·扪虱新談》:“妹昔觀優獻丑,賴表兄捫蝨而談,旁若無人,郎君器宇不凡……願托終身。”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章:“ 周安 旁若無人的,邊慢慢拉着空車在人衆後方走,邊這麼自言自語。”

(2).形容高傲,不把人放在眼裡。《北齊書·平秦王歸彥傳》:“ 歸彥 既地居将相,志意盈滿,發言陵侮,旁若無人。”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謇谔》:“ 朝恩 稱詔集百僚,有所評議,恃恩陵轢,旁若無人。” 明 吳琯 《劍俠傳·宣慈寺門子》:“飲興方酣,俄覩一少年跨驢而至,驕傲,旁若無人。” 茅盾 《路》五:“想到每次校務會議時 老荊 那種旁若無人的态度,真叫人難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旁若無人”是漢語成語,主要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1. 基本釋義

    • 原意:身旁好像沒有人,形容态度自然、鎮靜自如或專注投入,不因外界幹擾而分心。
    • 引申義:也指态度傲慢,不把他人放在眼裡,含貶義。
  2.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史記·刺客列傳》,記載荊轲與高漸離在鬧市飲酒高歌後相泣,“旁若無人”形容其行為不受拘束。

  3. 用法與語境

    • 褒義用法:用于贊美人在特定場合的從容自信。例如:“他演講時旁若無人,台風穩健。”
    • 貶義用法:批評傲慢無禮的态度。例如:“他進門後徑直坐下,旁若無人地大吃大喝。”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目中無人、鎮定自若(需根據語境區分褒貶)。
    • 反義詞:衆目睽睽、戰戰兢兢。
  5. 典型例句

    • 古籍用例:《晉書·王猛傳》中“扪虱而談,旁若無人”形容自然不拘束。
    • 現代用例:如“她在人群中練習舞蹈,旁若無人地投入動作”。

提示:該成語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褒貶,避免誤用。更多例句可參考中的實際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旁若無人的意思

《旁若無人》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或者行為态度自然,毫不在意他人的存在或者意見,仿佛周圍沒有别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旁若無人》的部首是日部,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旁若無人》這個成語來源于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的劇本《牡丹亭》。故事中的主人公唐伯虎對待外界評論和指責都能從容不迫,表現出他那股率真大膽、不受拘束的性格。

繁體字

旁若無人(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貼秧童子寫“腦”。明代吳蓮堂(吳敬梓)《儒林外史》:“再不自己旁若無人了。”

例句

他在舞台上自信地表演,旁若無人。

組詞

旁觀、若有若無、無人區

近義詞

無視他人、漠不關心、不顧他人

反義詞

在意他人、畏縮、顧慮重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