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端的意思、五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端的解釋

指五帝各所尚的服色。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曰三統五端,化四方之本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故同時稱帝者五,稱王者三,所以昭五端,通三統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端”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

一、五帝服色說(曆史文獻義)

指五帝所崇尚的不同服色體系,源自漢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書中提到“三統五端”為治國之本,強調五帝(不同朝代或時期)各自崇尚的服色制度,屬于古代禮制範疇。例如:

二、端午節植物說(民俗義)

指端午節懸挂的五種植物,用于驅邪避毒,具體包括: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山丹花)。這一習俗源于中國民俗認為農曆五月是“毒月”,而端午(五月初五)為“九毒日之首”,故懸挂五端并配合雄黃酒等儀式以祈福禳災。

三、其他延伸含義

部分文獻中将“五端”與“三統”并提,作為古代政治哲學概念,象征政權合法性與制度傳承。


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涉及傳統文化,通常指端午節的五種植物;若引用古籍(如《春秋繁露》),則指向五帝服色制度。建議結合文獻原文或民俗背景進一步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端的意思

《五端》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事物的五個邊角或五個方向。這個詞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全面和完整。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端》的部首是“口”,總共有8畫。

來源和繁體

《五端》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是《說文解字》等古代字書中常見的詞語。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五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五端」的樣子略有不同。它的原始寫法是「五」字的上方加上「半個圓弧」來表示方向。

例句

1. 這座城市山水環繞,屬于五端之地。
2. 這幅畫描繪了大海的巍峨浩渺,形象地展現了大自然的五端之美。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 五方、六面、七邊
近義詞: 五方、五面、五境
反義詞: 無端、無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