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端的意思、五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端的解釋

指五帝各所尚的服色。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曰三統五端,化四方之本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故同時稱帝者五,稱王者三,所以昭五端,通三統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端"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典籍與曆史語境解析:

一、儒家禮制概念

《禮記·禮運》記載:"五端者,仁、義、禮、智、信之發端也",指儒家倫理體系的核心出發點。東漢鄭玄注疏強調"五端猶五德之始,君子修身必先正其端",此說為曆代士大夫修身準則。

二、中醫情志學說

《黃帝内經·素問》将"喜怒憂思恐"定義為五志,元代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發展為"五端"理論,認為情志過度可緻五髒損傷:"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體現中醫整體觀。

三、漢代哲學範疇

董仲舒《春秋繁露》提出:"天地之氣,合而為一,分為陰陽,判為四時,列為五行,發為五端",此處指陰陽五行學說中物質運動的基本形态。

四、器物形制術語

《周禮·考工記》鄭玄注提及"玉琮五端",指禮器玉琮的五個規整端面,象征"五方天帝"的祭祀等級制度。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華經典古籍庫《禮記》注疏
  2. 人民衛生出版社《黃帝内經校注》
  3. 中華書局《春秋繁露義證》
  4. 國家圖書館《周禮正義》數字化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五端”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

一、五帝服色說(曆史文獻義)

指五帝所崇尚的不同服色體系,源自漢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書中提到“三統五端”為治國之本,強調五帝(不同朝代或時期)各自崇尚的服色制度,屬于古代禮制範疇。例如:

二、端午節植物說(民俗義)

指端午節懸挂的五種植物,用于驅邪避毒,具體包括: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山丹花)。這一習俗源于中國民俗認為農曆五月是“毒月”,而端午(五月初五)為“九毒日之首”,故懸挂五端并配合雄黃酒等儀式以祈福禳災。

三、其他延伸含義

部分文獻中将“五端”與“三統”并提,作為古代政治哲學概念,象征政權合法性與制度傳承。


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涉及傳統文化,通常指端午節的五種植物;若引用古籍(如《春秋繁露》),則指向五帝服色制度。建議結合文獻原文或民俗背景進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安頓八方支持奔注惼懆扁擔星邊子不得已而用之慚恻傳祚醇風村煙當道撅坑道殺鍛湅督诘風高風烈負譴幹巴利脆鋼鏰兒蛤蚧鴿籠狗蹦子溝瘠規正過日子孤甥何取黃菜環居見笑積藏計程車急煩進身之階軍簿鈞衡峻卓類叙珞珞偶對偏振洽辦情實榮膴上月神仙吏瘦缺梭标俗手騰噪天擇同根詞銅活屠牛吐望磚晩膳香國仙室小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