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棠棃 ”。1.俗稱野梨。落葉喬木,葉長圓形或菱形,花白色,果實小,略呈球形,有褐色斑點。可用做嫁接各種梨樹的砧木。 三國 吳 陸玑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蔽芾甘棠》:“甘棠,今棠棃,一名杜棃。” 唐 元稹 《村花晚》詩:“三春已暮桃李傷,棠梨花白蔓菁黃。” 清 龔自珍 《說昌平州》:“其木多文杏、蘋婆、柿、棠梨。”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棠梨》。
(2). 漢 宮名。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下 棠棃 ,息 宜春 。”《漢書·揚雄傳上》:“回車而歸,度 三巒 兮偈 棠棃 。”參見“ 棠梨宮 ”。
棠梨是一種具有多重價值的植物,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1. 基本屬性與分布 棠梨(學名:Pyrus betulaefolia),别名甘棠、野梨、杜梨,屬薔薇科梨屬落葉喬木或灌木。主要分布于中國江蘇、浙江、湖北、河南、山東等省份,常見于山坡、雜木林等溫暖濕潤環境。
2. 形态特征
3. 生長習性與用途
4. 藥用與食用
5. 文化意義 古稱“甘棠”,《詩經》《本草綱目》等典籍均有記載,常被賦予堅韌、奉獻的象征意義,如《詩經·召南》以“蔽芾甘棠”贊頌德政。
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栽培技術或具體藥方,可參考《全國中草藥彙編》等專業文獻。
《棠梨》是一個成語,意為找不到準确或恰當的形容詞或形容詞詞語。
《棠梨》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果,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棠梨》最早出現于《淮南子·說林訓》一書中。它描繪了一個人看到梨樹卻稱之為棠樹的情景,進而引申比喻稱形容詞或形容詞詞語無法準确而确切地描繪某個對象或情景。
《棠梨》的繁體字為「檉梨」。
在古代,「棠梨」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通常用「湯棺史」來表示。
以下是一些使用《棠梨》的例句:
他的表演之棒,真是《棠梨》無法言傳。
這部小說中的情節太複雜了,用一個簡單的形容詞來概括是不夠的,可以說它是《棠梨》難以形容。
與《棠梨》相關的組詞有:棠棣(意為梨樹)、棠棣之慕(意為形容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與《棠梨》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形容詞無法貼切、形容無法捕捉、形容不準确等。
與《棠梨》意思相反的詞語是:形容準确、形容貼切、形容明确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