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樓、茶樓特設的小房間。《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即時邀入酒店裡一個穩便閣兒坐下。” 宋 吳自牧 《夢粱錄·酒肆》:“但此店入其門,一直主廊,約一二十步,分南北兩廊,皆濟楚閣兒,穩便坐席。”
“閣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定義
指酒樓、茶樓等場所中特設的獨立小房間,通常用于提供私密或雅緻的用餐、會客環境。這類房間在宋代文獻中常被描述為“濟楚閣兒”(整潔雅緻),例如《京本通俗小說》提到“穩便閣兒”,《夢粱錄》也記載了南北兩廊分隔的閣兒結構。
結構與用途
閣兒多位于樓閣的高層或隱蔽處,如“三樓臨窗的閣兒可俯瞰碧水”。其設計注重隱私和舒適,適合小型聚會或清淨獨處,與現代餐廳的“包廂”功能類似。
别稱與關聯詞彙
在古籍中,“閣兒”有時與“閣子”混用,如《初刻拍案驚奇》提到“閣兒”是“家中落末一層”的隔間。此外,“主廊”“穩便”等詞常與之搭配,體現其布局特點。
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彙現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古典文學或曆史研究中。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例如宋代市民生活相關的文本。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夢粱錄》《京本通俗小說》等古籍,或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工具書。
閣兒(gé)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意思是指建築中的小閣樓或小樓閣。通常用來形容房屋或庭院中的小型供人休息或觀賞的建築物。在古代,閣兒往往是貴族或官員的居住場所之一,也是舉辦文藝活動或進行政務會議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閣兒這個詞的部首是阝(阜),部首意為“阜字旁”,是漢字中的常見部首之一。閣兒總共有9畫,屬于較為複雜的漢字。
來源:閣兒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既有建築學的概念,也有文學和詩歌中的意象。建築中的閣兒起初是指在一個大樓房的前面或屋頂上蓋起的小樓閣,用作觀景、休憩或集會的場所。而在文學和詩歌中,閣兒常用來形容山水宜人、景色秀麗的地方,也是寫詩作賦的隱居之所。
繁體:閣兒這個詞的繁體字為閣兒,使用繁體字體的地區如台灣、香港和澳門。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中的閣兒寫作閣兒,其中門部分寫作門,庚部分寫作庚,并且部首位置有所不同。這種古代寫法在一些古籍和古建築上仍然可見。
例句:1. 他進入閣兒,欣賞着窗外的美麗風景。 2. 五光十色的燈光照亮了整個閣兒。 3. 江南的園林裡常有雅座小閣兒,供人休息品茶。
組詞:閣樓、樓閣、閣道、書閣、小閣
近義詞:樓閣、亭台、小樓、樓台
反義詞:平房、小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