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过期而服丧。《礼记·丧服小记》:“生不及祖父母、诸父母昆弟,而父税丧,己则否。” 郑玄 注:“今其死於丧服年月已过乃闻之,父为之服。”
“税丧”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解释较为统一,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指过期而服丧,即因未能及时得知亲人去世的消息,在丧期结束后补行丧礼。
源自《礼记·丧服小记》:
“生不及祖父母、诸父母昆弟,而父税丧,己则否。”
郑玄注:“今其死於丧服年月已过乃闻之,父为之服。”
(意为:若子女出生时未见过祖父母等亲属,父亲需补服丧礼,子女则无需补服)。
多用于描述以下情况:
提示:该词属于生僻古语,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研究时可参考《礼记》及汉代郑玄注疏。
税丧(shuì sàng)是一个古老的词汇,在现代的汉语中不常见。这个词的意思是“财产丧失”或“财产被征收”。它由两个部首组成,上面一个部首是“禾”,表示与禾谷有关的事物,下面一个部首是“束”,表示捆绑、束缚。它的总笔画数是12。
税丧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土地税制度。在古代,人们需要通过向政府缴纳税收来换取土地的使用权。如果无法缴纳税收,就可能被征收土地并丧失财产。因此,税丧一词就产生了。
在繁体字中,税丧的写法是「稅喪」。
关于税丧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在《史记·东周列国志》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郑子产国丧其邑六百里,子孔东徙于邬。”这句话表达了郑国子产失去了六百里土地,因此他被迫迁移到别的地方。
除了税丧这个词,还有一些相关的词汇可以组成一些短语或者新词。比如说,税收(shuì shōu)的意思是国家对个人、企业等征收的金钱,税负(shuì fù)的意思是承担税收的压力或者负担,税务(shuì wù)的意思是与税收有关的事务。
与税丧相关的词汇中,近义词可以是税亡(shuì wáng),也表示财产丧失;而反义词则是免税(miǎn shuì),表示不需要缴纳税收。
通过学习税丧这个古老的词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税制以及财产在税收征收中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联想到税收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