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楮的意思、墨楮的詳細解釋
墨楮的解釋
墨和紙。泛指各種文具。 清 龔自珍 《海門先啬陳君祠堂碑文》:“君之屋於 海 也,幾六十年,不蓄墨楮,結繩而治。”
詞語分解
- 墨的解釋 墨 ò 寫字繪畫用的黑色顔料:一錠墨。墨汁。墨盒。墨迹。墨寶(珍貴的字畫。亦用來尊稱别人寫的字、畫的畫)。 寫字畫畫用的各色顔料:墨水。油墨。粉墨登場。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墨黑。墨面(a.黑的臉色;
- 楮的解釋 楮 ǔ 落葉喬木,樹皮是制造桑皮紙和宣紙的原料。 紙的代稱:楮币。楮錢(舊俗祭祀時焚燒)。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墨楮”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詞義:墨和紙的合稱,泛指書寫工具或文具。
- 構成:“墨”指書寫用的墨汁或墨塊,“楮”原指楮樹(樹皮可造紙),後引申為紙的代稱。因此,“墨楮”聯合表示文房用具。
2.詞源與擴展
- “楮”的演變:楮樹因樹皮是傳統造紙原料,逐漸成為“紙”的代名詞,如古文中常用“楮墨”指代紙墨。
- 文化内涵:該詞體現了古代文人對書寫工具的雅稱,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如清代龔自珍在《海門先啬陳君祠堂碑文》中寫道:“不蓄墨楮,結繩而治”。
3.應用場景
- 文學化表達:多用于詩詞或典籍,如清代詩句“精神著墨楮”中,借“墨楮”代指書畫作品。
- 泛指文具:在古籍中常以“墨楮”概括筆墨紙硯等文房用具。
4.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墨楮”,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書法相關領域時仍可能遇到這一詞彙。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墨楮(mò chǔ)的意思
墨楮是指用來塗抹、書寫的墨汁和筆。
拆分部首和筆畫
墨楮的部首是木字旁,由木字旁和日字底組成。
墨楮的拆分筆畫為13畫。
來源
墨楮作為一個完整的漢字詞語,出現在《楚辭·招魂》一章中。
繁體
繁體字是「墨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較為繁複。早期的墨楮字形更接近于「墨朮」,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字形。
例句
1. 他用一枝墨楮在紙上寫下了自己的心情。
2. 這本書的墨楮非常好,非常適合練習書法。
組詞
墨迹(mò jì)、墨寶(mò bǎo)、墨汁(mò zhī)、筆迹(bǐ jì)
近義詞
墨汁(mò zhī)、墨水(mò shuǐ)
反義詞
紙張(zhǐ zhāng)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