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正的意思、割正的詳細解釋
割正的解釋
猶虐政。《書·湯誓》:“我後不恤我衆,舍我穡事,而割正 夏 。” 孔 傳:“正,政也。言奪民農功,而為割剝之政。”《史記·殷本紀》引作“我君不恤我衆,舍我嗇事而割政。”
詞語分解
- 割的解釋 割 ē 切斷,截下,劃分出來:割讓。割地。割棄。割舍。割除。割斷。割裂。割據。交割。割雞焉用牛刀(喻做小事情不值得費大力氣)。 災害:天降割于我家。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 正的解釋 正 è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于法則的:正當(刵 )。正派。正楷。正規。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義。正氣。 恰好:正好。正中(恘 )
網絡擴展解釋
“割正”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文獻語境:
一、核心釋義:虐政
根據《書·湯誓》及《史記》等經典文獻記載,“割正”意為暴虐的政治措施。
- 詞源解析:“割”指剝削、掠奪;“正”通“政”(即政治),合指統治者以殘酷手段壓迫民衆,如《書·湯誓》中商湯批判夏桀“舍我穑事而割正夏”,即指責其荒廢農事、施行暴政。
二、引申含義:背離正道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割除正直品質,背離道德準則”,可能源于對“割斷正直”的直譯,但此用法在古典文獻中缺乏直接依據,或為後世引申義。
三、使用注意
- 古典語境優先采用“虐政”釋義,如《史記·殷本紀》改寫為“割政”;
- 現代語境中若用于比喻個人行為,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取引申義。
建議進一步查閱《尚書》《史記》等原著,或權威古籍注疏以深入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割正這個詞指的是修剪、整理或割除不正之物或不正之處。它由“刈”和“正”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刈”表示割或修剪,“正”表示正當或正确。割正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其繁體形式為「割正」。
按照古代的漢字寫法,割正這個詞的形狀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在古代,割正的寫法為「剁蔔」。其中,“剁”表示割或砍,“蔔”表示正面朝上的符號。
以下是關于割正的一些例句:
1. 他決定割正自己的錯誤行為。
2. 這個新政策有助于割正現有的不公平現象。
割正的組詞包括:割除、割傷、整理、修剪等。
割正的近義詞可能有:整頓、糾正、修整、修正等。
割正的反義詞可能有:割棄、縱容、放任、縱馬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