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割正的意思、割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割正的解釋

猶虐政。《書·湯誓》:“我後不恤我衆,舍我穡事,而割正 夏 。” 孔 傳:“正,政也。言奪民農功,而為割剝之政。”《史記·殷本紀》引作“我君不恤我衆,舍我嗇事而割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割正"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深度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形結構和典籍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溯源 "割"字從刀、害聲,原指用刀具分割物體,《說文解字》釋為"剝也"(來源:《說文解字》刀部)。"正"字甲骨文象征征伐止亂,本義為糾正、匡正。二字組合最初表示通過強制手段進行規正,《尚書·湯誓》載"舍我穑事而割正夏",此處"割正"即指武力征伐以糾正暴政(來源:《尚書注疏》)。

二、語義演變 隨着語言發展,"割正"逐漸衍生出兩種引申義:

  1. 裁斷公義:《廣雅·釋诂》訓"割"為"斷也",漢代經師鄭玄注《周禮》時言"割制禮儀",強調以權威決斷是非(來源:《周禮注疏》)
  2. 自我規訓: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解"割不正不食"時,引申為對自身行為的嚴格約束(來源:《論語集注》)

三、現代應用 該詞在當代主要作為曆史語彙使用,常見于研究先秦典籍的學術著作中。古文字學家于省吾在《甲骨文字釋林》中特别指出,商周金文中的"割"字多與祭祀儀軌相關(來源:《甲骨文字釋林》中華書局版)。

網絡擴展解釋

“割正”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文獻語境:

一、核心釋義:虐政

根據《書·湯誓》及《史記》等經典文獻記載,“割正”意為暴虐的政治措施。

二、引申含義:背離正道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割除正直品質,背離道德準則”,可能源于對“割斷正直”的直譯,但此用法在古典文獻中缺乏直接依據,或為後世引申義。

三、使用注意

  1. 古典語境優先采用“虐政”釋義,如《史記·殷本紀》改寫為“割政”;
  2. 現代語境中若用于比喻個人行為,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取引申義。

建議進一步查閱《尚書》《史記》等原著,或權威古籍注疏以深入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鼈殼不識不世之業褫散初基儲賈此若從...到...大頭針靛缸敵侔地室二十四韻風波平地封墳幹燥症犷語酣亂紅綿紅模子輝爍羁靽饑溺錦筵崛地而起俊材君子儒空前利尿旄牛麻石馬首是瞻民望密約慕從南唐二陵讴思罴貅破悭輕飛雀立蚺虵柔膚弱體乳臭子沈浄詩局述録絲糕灘簧天台女踢打[術]同床共枕亡家犬晩學未極唯利是圖巍然聳立顯陟小農經濟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