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仆倒于地。《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後》:“以手自擣,以頭擊壁戶柱,從牀上自投地,啼泣不肯食。” 明 文徵明 《記中丞俞公孝感》:“蓋鄉人在太學者傳 鄖陽 死矣,公投地大慟,絶而復蘇。”
(2).擲物于地。《南史·文學傳·卞彬》:“ 會稽 太守 孟顗 以令長裁之,積不能容,脫幘投地……拂衣而去。”《周書·趙剛傳》:“ 剛 抽刀投地曰:‘公若為忠臣,可斬 道和 ;如欲從賊,可見殺。’”
“投地”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人或物體因外力、情緒激動等原因摔倒或匍匐在地。
指将物品用力扔到地面,表達憤怒或決絕。
部分資料(如)提到“投地”象征勇氣與不屈精神,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引申解讀,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投地”的核心含義為“倒地”或“擲物于地”,多用于描述動作或情緒表達。
投地是一個常用的詞彙,意為向地面或地面上投擲,也可指向下跪。下面将對投地進行拆分分析。
投地的部首為扌(手部),筆畫數為13畫。
投地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儀式。在古代中國,人們在祭祀神祗或重要人物時,通常會向地面上投擲禮品或者跪拜以表達敬意。這樣的行為被稱為投地。
投地的繁體字為投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變遷。關于投地的古時候寫法,可以參考《康熙字典》中的記載。據《康熙字典》所示,古時候投地的寫法為「投址」或者「頭地」。
1. 他從口袋裡拿出一枚硬币,投地後祈禱着。 2. 在傳統的婚禮儀式上,新郎會向地面投擲紅包以示吉祥。
投地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詞,如投入、投機、地主等。
向下、下跪、叩首都可以作為投地的近義詞。
起立、擡頭可以作為投地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