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名。水部的别稱。 唐 杜甫 《北鄰》詩:“愛酒 晉 山簡 ,能詩 何水曹 。”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稱……水部為水曹。” 清 曹寅 《菜花歌》:“水曹散吏舊期門,也騎細馬傍山村。”
“水曹”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官署名或官職别稱,其核心含義和演變如下:
水曹是水部的别稱,主要掌管水利、航運等事務,屬于中央或地方行政機構的一部分。
唐代文人常以“水曹”代指水部官職,例如:
包括河道治理、漕運管理、灌溉工程等,具體職責因朝代而異。例如清代曹寅詩中提到“水曹散吏”,可能指地方水利官員。
水曹是古代中國水利事務管理機構,從漢至清均有設置,名稱和隸屬關系隨朝代更疊變化,但核心職能始終圍繞水利展開,并在文學中成為水部的雅稱。
水曹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曹操善于水戰的能力。表示某人在水戰方面能力強大,能夠靈活運用戰略戰術。
水曹的部首是氵(三點水)和曰,總筆畫數為16畫。
水曹最早出現在《三國演義》中,描述曹操在赤壁之戰時的水戰才能。
繁體字為「水槽」。
在古時候,「曹」字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而「水」字的基本形态則相對較為穩定。
他在河流交戰中展現出了水曹的才華,輕松擊敗了敵人。
組詞:水軍、水戰、水利、曹營、曹家。
近義詞:水師、兵力、水戰能手。
反義詞:旱行、陸戰、堅壁清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