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旦的意思、徹旦的詳細解釋
徹旦的解釋
達旦,直至天明。《文選·劉孝标<廣絕交論>》“ 班 尹 陶陶於永夕” 李善 注引《東觀漢記》:“ 尹敏 與 班彪 相厚,每相與談,常晏暮不食,晝即至冥,夜徹旦。”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終日沉飲,聽 鄭 衛 之聲,與胡樂合奏,自昏徹旦,謂之聒帳。”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閩遊日記前》:“風雨徹旦,溪喧如雷。” 清 龔自珍 《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惟窗外船過,夜無笙琶聲,即有之,聲不能徹旦。”
詞語分解
- 徹的解釋 徹 (徹) è 通,透:貫徹。透徹。徹底。徹骨。徹悟。響徹。 治,開發:“徹田為糧”。 毀壞:“徹我牆屋”。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 旦的解釋 旦 à 早晨:旦暮。通宵達旦。枕戈待旦。 表示某一天,亦指農曆的初一日:旦望(農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旦。旦日(a.明天:b.白天)。 傳統戲劇裡扮演女子的角色:老旦。花旦。 纖度單位,九千米長的纖維
網絡擴展解釋
“徹旦”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達旦,直至天明”,多用于描述某項活動或狀态從夜晚持續到次日早晨。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 字面拆分:“徹”指貫穿、整個,“旦”指早晨,組合後表示“從夜晚持續到天亮”()。
- 示例:古籍中常見“風雨徹旦”“自昏徹旦”等表述,均強調時間上的延續性()。
2.使用場景
- 文學與曆史語境:多用于詩詞、文獻中,如《徐霞客遊記》描述“風雨徹旦,溪喧如雷”,渲染自然現象的持久性()。
- 現代用法:較少使用,僅在特定書面或學術讨論中出現()。
3.常見混淆點
- 部分解釋(如)提到“完全、徹底”的引申義,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對“徹”單獨含義的誤推。
4.古籍例證
- 《東觀漢記》載:“夜徹旦”,指尹敏與班彪徹夜長談()。
- 清代龔自珍《己亥雜詩》中“聲不能徹旦”,描述音樂未持續到天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原文(來源:、5、6、8)。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徹旦(ché dàn)是一個漢字詞語,基本意思是“完全”、“徹底”。
拆分部首和筆畫:徹旦由“彳”和“旦”兩個偏旁組成。其中,“彳”是走路的意思,有一畫;“旦”表示日出的意思,有五畫。
來源:徹旦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據,為了表示完全的意思,人們将“徹”的意思和“旦”的音結合在了一起。
繁體:徹旦的繁體字為“徹旦”。
古時候漢字寫法:徹旦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有一些差異,因為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體有所變化。然而,基本的意思和現代寫法保持一緻。
例句:他徹旦地拒絕了我的請求,讓我很失望。
組詞:徹底、徹夜、徹頭徹尾。
近義詞:完全、全面、透徹。
反義詞:片面、不徹底、不完全。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