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落然的意思、落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落然的解釋

(1).凄涼;冷落。 唐 陸龜蒙 《甫裡先生傳》:“先生平居以文章自怡,雖幽憂疾病中,落然無旬日生計,未嘗暫輟。” 明 高啟 《墨翁傳》:“所製墨有定直,酬弗當輒弗予,故他肆之屨恒滿,而其門落然。”

(2).荒廢貌。《舊五代史·梁書·李思安傳》:“及 太祖 北征,以候騎之誤,落然無所具,而復壁壘荒圮,帑廩空竭, 太祖 怒,貶 柳州 司戶。”

(3).清靜,寂靜。 唐 杜牧 《唐故岐陽公主墓志銘》:“自是閉門,落然不聞人聲。” 明 高啟 《靜者居記》:“庭戶虛寂,落然無嚣聲。”

(4).淡漠;不關心。 明 歸有光 《上瞿侍郎書》:“ 有光 年往歲徂,仕進之心落然,然猶不敢自廢罷。” 清 黃宗羲 《紫環姜公墓志銘》:“公患難之餘,落然世事,壯懷遠識,一寄之于詩酒。”

(5).坦蕩貌。 唐 羅隱 《讒書·序陸生東遊》:“一年,遇生於 靖安裡 中,相其吐氣出詞,落然有正人風骨。”

(6).顯明貌。 清 吳敏樹 《<李公蓋詩>序》:“ 公蓋 之詩,五言以古風書本事,尤落然自見其為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落然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釋義:

  1. 冷清、寂寥的狀态

    形容環境或心境空曠寂靜、無人問津的樣子。如《聊齋志異·聶小倩》中“齋中荒落然”,指書齋荒涼冷清。此義項強調物理或心理上的空曠感,常見于古籍描述荒廢場景。

  2. 豁達灑脫的态度

    指人超脫世俗、不拘小節的精神風貌。唐代柳宗元《柳河東集》載“落然無累,與天為徒”,形容人無牽無挂、與自然共處的逍遙心境,體現道家思想影響下的處世哲學。

  3. 衰敗、破敗的景象

    用于描繪事物凋零衰落的狀貌。如宋代筆記《夢溪筆談》提及“庭院落然”,指建築因久未修葺而顯破敗。此用法多與物質空間的頹廢相關。

  4. 現代引申義:落寞寡歡

    當代漢語中衍生出“落寞孤寂”的情感含義,如“落然獨坐”形容人因孤獨而情緒低沉,常見于文學性表達,收錄于《現代漢語大詞典》情感類詞條。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落然"釋義條
  2. 《柳河東集》卷十五·序文(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現代漢語大詞典》情感詞彙章(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

網絡擴展解釋

“落然”是一個多義性較強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凄涼冷落

    • 指環境或心境孤寂、蕭索。如唐代陸龜蒙描述文人貧病時“落然無旬日生計”,明代高啟形容店鋪冷清“其門落然”。
  2. 荒廢衰敗

    • 多用于描述事物破敗狀态。如《舊五代史》記載軍營“落然無所具,壁壘荒圮”,強調設施荒廢、物資匮乏。
  3. 清靜無聲

    • 表現環境或行為的寂靜。杜牧寫公主閉門後“落然不聞人聲”,高啟描繪居所“庭戶虛寂,落然無嚣聲”。
  4. 淡漠超脫

    • 指對世俗事務的疏離态度。歸有光自述“仕進之心落然”,黃宗羲稱友人“落然世事,壯懷寄于詩酒”。
  5. 坦蕩顯豁

    • 兼具性格坦率與文風鮮明之意。羅隱贊友人“吐詞落然有正人風骨”,吳敏樹評詩作“落然自見其為人”。

注: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籍。不同文獻中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誤将“然落”倒置,實為“落然”。

别人正在浏覽...

哀怛罯罯白梃白乙班龍包涵逼剝嚵獠抄擊車汲打野靛草耳舍貳師奉告幹勇膏映海商槐疎歡忻疆塞漿洗兼馬寄論驚嘑繼興開獎抗偶苦惜累土至山零光片羽柳條帽鑪橐毛厠明分謬語沒入腳處募化柰久呶呶暖地軿軒片帆狉狉骐骥過隙清軌窮年累世脤膰舍戍適生壽元無量四代驷驖胎生投其所好陀頭外邸襪桶文譽響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