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作的意思、末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作的解釋

(1).古代指工商業。《管子·治國》:“凡為國之急者,必先禁其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則6*民無所遊食,民無所遊食則必農。”《史記·平準書》:“諸賈人末作貰貸賣買,居邑稽諸物,及商以取利者,雖無市籍,各以其物自占。” 宋 蘇轍 《民政策下》之一:“當此之時,民之供上之令者三:曰租,曰庸,曰調……此三者,農夫皆兼為之,而遊惰末作之民,亦不免於庸調。” 清 李颙 《四書反身錄·論語下》:“禁止末作及建廟賽神、演戲雜劇,皆所以節食之流。”

(2).謂低下的作品。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中:“蓋詩詞祇是一理,不容異觀。自世之末作,習為纖豔柔脆,以投流俗之好;高人勝士,亦或以是相勝,而日趨於委靡。”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末作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末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一、古代指工商業

  1. 基本含義
    在傳統農業社會中,“末作”被視為與“本業”(農業)相對的行業,主要指工商業。例如《管子·治國》提到“禁其末作文巧”,強調限制工商業以保障農業發展。

  2. 曆史背景
    古代重農抑商政策下,工商業常被稱為“末業”。如《史記·平準書》中将商人稱為“末作之民”,認為其活動可能導緻社會動蕩。

二、指低劣或最後一次作品

  1. 文學藝術領域
    用于形容水平較低的作品,如金代王若虛評價某些詩詞為“末作”,批評其迎合流俗而缺乏深度。

  2. 現代延伸義
    也可指某人最後一次創作,通常隱含質量下降的貶義。例如:“這部小說被讀者視為作家的末作。”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如《韓非子·亡征》對“末作之民”的論述),可參考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末作的意思

末作是一個漢語詞語,指某人或某物最後一次完成的作品或創作。它可以指終結性的作品,也可以指一個人生命中最終的成就。末作常用于文學、藝術等領域。

部首和筆畫

末作的部首是木(木字旁),它的筆畫數為8劃。

詞源來源

末作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中,“末”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意為最後、終結。在古代,人們常将最後一次完成的作品稱為“末作”。

繁體字寫法

末作的繁體字寫法為「末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代有一些差别。但是,末作一詞的基本意義和現代沒有變化,在古代用法中的意思仍然是指某人或某物最後一次完成的作品或創作。

例句

1. 這是他生命中的末作,他用盡了自己的才華創作出這部傑作。

2. 作為一名畫家,他的末作令人歎為觀止。

相關詞彙

組詞:末日作品、末日創作、末尾作品。

近義詞:終作、終篇、終曲。

反義詞:首作、初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