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匕箸的意思、失匕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匕箸的解釋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是時 曹公 從容謂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 操 耳。 本初 之徒,不足數也。’ 先主 方食,失匕箸。”謂因受驚而失落手中的餐具。後稱受驚失措為“失箸”、“失匕”。 宋 蘇轼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視雷雨》詩:“山頭隻作嬰兒看,無限人間失箸人。” 宋 蘇轼 《曹既見和複次韻》:“誰令妄驚怪,失匕號萬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失匕箸”是一個漢語典故性成語,字面指因受驚而失手掉落餐具,引申為因突發事件導緻行為失态。其核心含義最早見于《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劉備在宴席間聽聞雷聲而“失匕箸”,以此掩飾内心的震驚。該典故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定義為“形容受驚恐慌的狀态”(來源:漢典網),《中國成語大辭典》則強調其“以細微動作反映心理波動”的文學表現手法(來源:國學大師網)。

從構詞角度分析,“匕”為古代舀取食物的曲柄淺鬥(類似湯匙),“箸”即筷子,二者均為古代宴飲禮儀的重要器具。“失匕箸”通過器物失控的狀态映射心理失衡,這種以物喻情的表達方式常見于中國古代典籍,如《世說新語》中“投箸而起”等類似表述(來源:中華典藏網)。現代語言學研究中,《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将其歸入“行為心理類”借代修辭(來源: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網絡擴展解釋

“失匕箸”是一個源自《三國志》的典故,現多用于形容因受驚而舉止失措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面含義
    “匕”指古代取食用的勺子,“箸”即筷子。字面意思為“失落勺子和筷子”。

  2. 典故出處
    出自《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曹操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聞言受驚,手中餐具掉落(“先主方食,失匕箸”),以此掩飾内心震動。

  3. 引申意義
    後泛指因突發驚吓或情緒波動導緻手足無措,如宋代蘇轼詩句“無限人間失箸人”即用此典。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強調人在壓力下的失控反應,如《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視雷雨》中借“失箸”表現驚惶。

  5. 成語結構
    屬于四字典故成語,現代漢語中較少獨立使用,但“失箸”“失匕”可單獨表意。

注意:此詞具有特定曆史背景,使用時需結合語境,避免望文生義。如需具體文獻例證,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蘇轼相關詩作。

别人正在浏覽...

博識朝官秤星瞅緊蔟蔟悼歎德士點行電門放水蕃踏翻意法意富強管幹傀怪憾悔豪誇黃墨回顔火膏嘉笾江星攪離及鋒而試靜閑即且箕山之志蠲敝崇善開素空阒空戰狂傲狂霖缧絷冷兵器兩眼一抹黑令曲臨界角柳杞毛房免得陌目南山皓腦兒盤空瓢潑譴斥齊絜侵取去邪三分鼎足石醋醋儵然台格調諧通候氃氋王生襪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