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書緘的意思、書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書緘的解釋

書信。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謝惠國坐亡》:“ 荊 閫 呂武忠 文德 ,平時事公謹,書緘往來,必稱恩府,而自書為門下使臣。”《水浒傳》第四七回:“ 李應 教請門館先生來商議,修了一封書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書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含義
    “書緘”指書信,由“書”(文字、信件)和“緘”(封口、封閉)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封口的書信”。它強調書信的私密性或重要性,需通過封存傳遞,常見于古代文獻或文學作品中。

  2. 構成分析

    • 書:泛指文字、信件,如《水浒傳》中“修了一封書緘”。
    • 緘:本義為捆紮的繩索(如《說文解字》中“束箧也”),後引申為“封口”。兩字結合後,隱含“需謹慎保存或傳遞”的意味。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重要或私密的信件,如宋代周密《齊東野語》中官員間“書緘往來”的記載,或元代關漢卿戲曲中“一紙書緘”化解危機的文學描寫。

  4. 文獻出處
    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 《水浒傳》第四十七回:“修了一封書緘”;
    • 宋代張嵲詩句“書緘聊複寄詩筒”。
  5. 現代應用
    當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仿古語境中,如詩詞賞析或曆史文書解讀。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字形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說文解字》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書緘》的意思

《書緘》一詞是指寫信或寫書後封存起來,寄給對方或存檔的行為。它常用來形容寫信時的仔細和謹慎。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漢字的構造,可以将《書緘》拆分成兩個部首:“丨”和“缶”,分别為豎提綱和缶字蓋部。拆分後的筆畫總數為10畫。

來源

《書緘》來源于古代文化,最早見于《詩經·召南·谷風》:“書緘爾啬,言緘猶嚣。”意指寫信之後即刻封存,言語仍然響亮。

繁體

《書緘》的繁體字為「書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漢字的書寫形式通常較簡潔,可以将《書緘》的古代寫法表示為:

“缶”字部分以象形為主,取自陶制容器,象征封存;而“書”字部分則是樸素的文字符號。

例句

1. 他用細心的文字書緘了一封信,真誠的祝福融入其中。

2. 他的回信隨着星光而來,書緘之中充滿思念。

3. 現代社會的快速通訊,讓書緘顯得有些過時。

組詞

1. 書信: 指書寫的文字并封閉起來的信件。

2. 緘默: 指沉默寡言,不言自明。

3. 緘口: 指閉口不談,守口如瓶。

近義詞

1. 封存:指封閉并保存起來。

2. 封存:指固定或保留狀态,如文件封存。

反義詞

1. 隨筆:指隨意而寫的文字,沒有經過封存。

2. 隨筆:指隨機應變,沒有經過事先準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