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信。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謝惠國坐亡》:“ 荊 閫 呂武忠 文德 ,平時事公謹,書緘往來,必稱恩府,而自書為門下使臣。”《水浒傳》第四七回:“ 李應 教請門館先生來商議,修了一封書緘。”
"書緘"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感的複合詞,由"書"與"緘"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特指經過封緘的書信,即古代對正式信件的統稱。其核心含義包含三重維度:
一、字源構成 "書"(書)在甲骨文中象手持筆形,本義為書寫記錄,《說文解字》釋作"箸也";"緘"原指捆紮器物的繩索,《廣雅》訓為"索也",引申為封存動作。二字組合後,完整呈現古代書信"書寫成文→捆紮封存"的制作流程。
二、曆史流變 唐代李商隱《春雨》"玉珰緘劄何由達"、宋代陸遊《钗頭鳳》"山盟雖在,錦書難托"等詩文印證,該詞在唐宋時期已廣泛用于文學創作。明清時期逐漸分化為"書信"與"書函"兩種形态,前者側重内容,後者強調封裝形式。
三、現代使用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書緘"被标注為書面語詞彙,主要用于曆史文獻研究及仿古文體創作。值得注意的是,該詞在台灣地區仍保留于公文寫作,大陸則多被"信函""文書"等現代詞彙替代。
四、文化意象 《文心雕龍·書記》強調"書者,舒也。舒布其言,陳之簡牍",而"緘"在《禮記·曲禮》中已有"公器不私,書不重緘"的禮儀規範。二者結合形成的"書緘",承載着中國古代文書制度與禮儀文化的雙重基因。
“書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書緘”指書信,由“書”(文字、信件)和“緘”(封口、封閉)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封口的書信”。它強調書信的私密性或重要性,需通過封存傳遞,常見于古代文獻或文學作品中。
構成分析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重要或私密的信件,如宋代周密《齊東野語》中官員間“書緘往來”的記載,或元代關漢卿戲曲中“一紙書緘”化解危機的文學描寫。
文獻出處
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現代應用
當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仿古語境中,如詩詞賞析或曆史文書解讀。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字形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說文解字》等工具書。
白面館白目薜荔衣不啻天地闖南走北從壁上觀耽驚受怕丁中哆噅鈎緣子國表還醒黉門客鴻殺華漢歡呼花鲗魚蕙心蘭質火鋸頀夏家丞假翮假批子假頭誡警金財窘罄瘠顔懼惑曠略老字號勒帛裡藏露柱棉子油靡亢末頭暮節鬧閑粘皮着骨配送飄然情管清簡瓊台濡沾沙濑身體發膚谥號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之所惡說教隨逮貪樂騰噪拖布溫然五秉汙抔亵器僁窣